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原标题: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甘肃网9月1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吕霞 实习生马也湘)8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经过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据通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开展祁连山地区重点市、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组织对张掖、武威、金昌3市和肃南、天祝、永昌3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方式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工作;42座水电站已完成分类处置,9座在建水电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电站关停退出3座、规范运营30座;25个旅游设施项目已按差别化整治措施完成分类整改。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草原补奖政策范围,已全部完成21.97万羊单位减畜任务,传统共牧区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实行禁牧管理。567万亩林权证与草原证“一地两证”重叠区域调查核实,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并确权颁证。
同时,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0个县纳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2017年以来,省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中央和省级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累计下达投资38.56亿元,确保规划确定的林地保护、草地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和科技支撑等7大类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张掖、武威两市规划实施的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防风固沙造林、水环境保护治理等项目完成投资76.4亿元,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积极争取财政部将我省祁连山地区11个县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2017-2020年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1.41亿元。省市县各级政府将清理整治祁连山地区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督导检查,持续跟踪推进;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督促按期整改完成,确保整改工作扎实见效。截至目前,累计安排中央投资7.4亿元,重点开展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空天一体化建设等。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共涉及的8大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