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攒劲!定西市斩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多个奖项

21-05-21 17:24 来源:定西文艺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攒劲!定西市斩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多个奖项

  日前,“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梅开张掖”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在张掖市落下帷幕。

图片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主持闭幕式。

图片

  我市选送的《李时珍传奇》获“红梅剧目奖”、《潞安州》获“红梅非遗传承剧目奖”、《杨椒山》获“红梅奖大赛入围奖”,青年演员李斌宏获“红梅表演奖”,定西市剧协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型新编秦剧《李时珍传奇》是陇西耗时一年打造的精品舞台艺术剧目,于2020年5月开始筹划创作排练,期间,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家对剧本进行了5次研讨修改。该剧以“药圣”李时珍远行陇西寻根祭祖为脉络,呈现其在“天下药仓”陇西躬亲实践考察中草药,比较鉴别当地丰富药材资源和特性,搜集、积累大量资料,编写《本草纲目》,为“千年药乡”的盛传打下了基础的动人故事。该剧以特有的形式和载体将陇西中医药文化和李氏文化搬上舞台,将产业与人文的辉映,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自然与人性的交错融为一体,既是历史的泼墨,又是陇西的写意,是中医药和李氏文化两大产业发展的精彩碰撞,是留给陇西人民又一项文化工程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编历史剧《杨椒山》,以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为原型创作而成,剧本着力体现了杨继盛被贬甘肃狄道(今临洮县),为当地兴教办学、伸张正义、匡正时弊所作的巨大贡献,歌颂了杨继盛虽为贬官,仍不失为官为民之初衷;虽官微权轻,始终恪守尽忠职守之理想信念。杨椒山身上体现出的那种为官为民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图片

  秦腔《潞安州》是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通过戏曲文献挖掘研究整理后,与定西铁堂演艺有限公司合作抢救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甘肃派表演的濒危剧目,由甘肃著名文武老生宋少峰、张卫军领衔主演。该剧取材于《说岳全传》,讲述了北宋潞安州节度使陆登满门忠烈,英勇抗金的爱国主义故事,讴歌了抵御外侮、勇于献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精神。

图片

  甘肃省戏剧红梅奖是经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的甘肃省戏剧专业类最高奖项,该奖项设奖以表演为主,适当兼顾其他艺术门类,于2001年设立。目前,甘肃戏剧红梅奖已成为发现、选拔和鼓励甘肃省优秀戏剧演员、推动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重要省级平台之一,对新时代进一步弘扬甘肃传统戏剧文化、全面促进戏曲事业繁荣发展、培养推举优秀戏剧人才、创新发展优秀剧目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

  我市演员在闭幕式上参与了《汉津口》和《龙凤呈祥》两个节目的演出。

图片
图片

  在大赛闭幕式上,本届大赛东道主张掖市,在省剧协的见证下,将主办会旗交接给下一届承办方——定西市。

图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火树银花不夜天 兰新铁路“集中修”全面推进 火树银花不夜天 兰新铁路“集中修”全面推进
  • 四朵“梅花”齐上阵 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开排 四朵“梅花”齐上阵 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开排
  • 西北师大附中与日本创志学园“云端”牵手 开启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西北师大附中与日本创志学园“云端”牵手 开启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 甘肃明确农民进城落户:不以退出承包地、林地等为条件 甘肃明确农民进城落户:不以退出承包地、林地等为条件
  • 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 大型原创话剧《八步沙》在兰州首演 展现“时代楷模”治沙造林艰苦岁月 大型原创话剧《八步沙》在兰州首演 展现“时代楷模”治沙造林艰苦岁月
  • 一字千金!在“金句”中感受甘肃战胜贫困的磅礴力量 一字千金!在“金句”中感受甘肃战胜贫困的磅礴力量
  • 苦尽“甘”来,致敬扶贫英雄——甘肃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掠影 苦尽“甘”来,致敬扶贫英雄——甘肃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掠影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攒劲!定西市斩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
2   兰州警方解析冒充领导诈骗案 提醒广大
3   历时1年 兰州警方破获部督毒品案件 抓
4   甘肃检察机关依法对何宗仁决定逮捕
5   民乐:打好创新“组合拳” 圆满完成机
6   康县:坚持“五个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7   漳县: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8   瓜州:紧盯民生大小事 当好群众贴心人
9   武都:洛塘“皇冠”樱桃熟了
10   漳县:扎实开展农民培训助力产业发展
11   武都:“订单辣椒”栽植忙 “双椒”产
12   平凉崆峒:123户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3   高台宣化镇:土地托管让乡村“靓”起来
14   临泽平川镇:加强培训提技能 帮办实事
15   瓜州:“云端授课”促增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