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所想 内外兼修齐唱精神文明“幸福歌”
康县的乡村之美不仅仅是青山绿水等外延之美,更是让乡村充满无形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乡风文明”的精神之美。走进康县两河镇,到处都是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美丽的村庄,好多人家院子里停放着崭新的小轿车,别墅式的“小洋楼”与青山绿水、翠色茶园交相呼应、似诗如画,人和人见了面都热情打招呼,碰见远方客人总要请进家里喝茶休息。
两河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加之林草覆盖率高达90%以上,导致该镇常年多雨潮湿。
“乡亲们的土木结构住房又‘高大黑空’,导致居住环境阴冷潮湿、不利于群众健康。鉴于此,康县委书记李廷俊多次调研后,于2019年8月23日提出了‘明窗亮灶’。‘明窗亮灶’行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康县两河镇党委书记张英说,“2020年5月6日和5月15日,县委李书记在我们镇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在群众居住方面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创造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我们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乡亲们的文明习惯和感恩自觉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文明养成方面结合群众所需,会更加注重。”
家住该镇中营村的吴东金,常年在广东潮州务工,月薪都在10000元以上。家里拾掇得特别干净整洁,尤其是客厅和厨房摆放有序、布置得当。
“我们以前好多人都把卧室安排在一楼、客厅布置在二楼,一楼潮湿不适合居住,二楼又不方便迎接客人。而且杂物到处堆放,看起来乱糟糟的,一点都不美观。自从去年镇上发出‘移风易俗’的通知后,我们就调整布置结构,把客厅和卧室互换,而且还专门设置了杂物摆放间。现在看起来,家才像个‘家’了。”吴东金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吴东金所说的“‘移风易俗’通知”是指去年5月下旬,该镇向全镇人民群众所发的《公开信》,倡议乡亲们从房屋建筑风貌,室内布置,室内户外生产生活资料摆放等方面进行“移风易俗”。从而有了“客厅下楼、卧室上楼、规范堂厅、杂物专室、房周整洁”的总体要求和“整体改革”,也使得该镇乡亲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家住康县太石乡雍坝村的雍小勇,今年49岁,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从离公路很远的后湾(雍坝村的一个小地名),搬迁到公路边,还盖起了3层楼房。雨天在家绣“十字绣”,晴天就到地里打理10多亩中药材,日子过的很滋润。
“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政府的帮助,我顶多只能盖一层房。”雍小勇激动地说。
该村党支书书记、铸铧传承人雍殿武在一旁高兴地说,“那(雍小勇)现在很积极,只要村上组织公益活动,他都主动参加,而且总是抢着干最累的活。思想觉悟、感恩意识都很高,他还在201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河镇的“移风易俗”,太石乡雍小勇的感恩故事,都不是个例,在康县,感党恩、跟党走已是普遍共识。
近年来,康县在全面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多元特优产业的同时,把“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结合,“塑形”和“铸魂”同步推进。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大力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康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目标,创新完善了‘六争六评’‘一日五问’‘最美系列评选’‘家风家训大家评’‘文明积分超市’“家洁院净”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品牌,使人们文明生活习惯和道德素质有了显著变化、明显提高,为城乡居民打造了有情节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康说。
秀外慧中的美丽康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抓手,创新建立了“6568”城乡文明培树提升机制,全县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53个实践所,16个县级实践基地,1800余支文明实践队伍,积极打造具有康县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让“红马甲”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又一张靓丽名片,引领全县人民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
“今年,我们将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起建设幸福美丽文明康县的强大精神力量”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宇星说。
通讯员 焦杨红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