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青春”主题报道】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使命在肩·青春”主题报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青春是志存高远,是爱国爱民,是责任担当,是砥砺奋斗。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中,青春是胸怀全局,是家国情怀,是勤练本领,是勇当先锋。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青年该有怎样的青春?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甘肃日报推出“使命在肩·青春”主题报道,以陇原青年的选择和实践,来回答这一时代之问。
刘文昌:赴汤蹈火铸忠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4月30日,在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刚刚荣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的刘文昌身着作训服,像往常一样组织消防员们开展训练。
“我是一名消防员,我很爱自己的职业。”刘文昌平静地说道。
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12次……1986年出生的刘文昌,现任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区特勤站站长、二级指挥员,已在基层一线奋战了17年。
2015年12月2日,青藏高速白银段发生一起货车与装有21吨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的追尾事故,槽罐车严重变形,多处泄漏。事发地距白银市区仅有4公里,且为交通大动脉,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刘文昌带领18名消防员火速奔赴现场进行处置。由于无法进行倒灌作业,他和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泄漏爆炸的危险,6次深入重危区进行堵漏。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钻心地痛,冻结的战斗服像一块铁皮紧紧裹在身上。一个漏点一个漏点地堵,经过9小时的生死救援,最终成功排除了险情。
刘文昌带领消防队员开展演练。
赴汤蹈火为群众,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多年来,刘文昌先后圆满完成“4·14”玉树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救援任务,成功处置刘白高速“1·11”甲醇槽车倾翻泄漏、“3·2”白银蒙银稀土有限公司罐体火灾、“4·11”康宝公司火灾等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2700余次,保护国家财产价值4000余万元,抢救遇险群众660余人,有力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不流血。”刘文昌深知,只有向极限挑战,才能肩负起身上的职责。2012年,甘肃省消防总队举办第一届基层指挥员大比武,他主动请缨参加比武集训。为强化体能,他每天在大强度训练结束后还要给自己“开小灶”加练,甚至膝盖积水肿胀、第四腰椎轻微滑落时也没有一刻停歇。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刘文昌咬着牙坚持训练4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9月举行的大比武竞赛中,他在楼层火灾救人操等3个比赛项目中拔得头筹,在单兵项目400米综合操和消防救助技术综合操中,夺得两个桂冠。
作为基层消防站负责人,刘文昌是“热心肠”,也是“黑包公”,科学带兵一直是他的不懈追求。他也成了战友们认可、信服的优秀“带兵能手”。
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绝地救援,一次次勇挑重担。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训练尖兵”“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被甘肃省消防总队表彰为“全省优秀基层指挥员”“十佳标兵基层干部”……先后荣获30余项各类荣誉、称号的刘文昌,用行动谱写着陇原消防员的赤胆忠诚,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杨银功:我是医生,必须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2020年2月17日,这一天,杨银功终生难忘。
当天下午,甘肃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兰州集结,即将启程奔赴武汉。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副院长杨银功就是其中一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银功从媒体报道上看到武汉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心里非常焦急。
“我当时就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时候必须上!”杨银功回忆说。
因此,听说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杨银功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仓促到没有时间和家人商量。
其实早在出发之前,杨银功就一直坚守在医院感染科收治发热患者。其间,他时刻关注患者病情,24小时吃住在医院,就连同在一栋楼工作的妻子也未曾见面。
“那天知道他要去武汉,我一晚上没睡,心情特别复杂……”妻子孟琦琦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深知在关键时刻不能拖后腿,“祖国需要他,武汉人民需要他,唯有叮嘱他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我会照顾好孩子和老人。”
说起家人,杨银功满是内疚,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和他们分离。“穿上白大褂就要担负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在国家召唤、人民需要时,我就要与时间赛跑、和病毒斗争。”杨银功说。
在武汉的33天里,杨银功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18病区,共收治26位感染患者。
“很多患者刚进来时心情都很焦虑,他们担心会传染给我,每次查房都主动往后退。”杨银功不厌其烦地和患者聊天,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以爱心、责任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与队友一起高标准完成医治任务,实现了患者救治“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杨银功。
誓与江城共风雨,甘洒热血写春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银功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用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疫情未息,战斗不止。从武汉回来后,杨银功主动与同事分享成功的抗疫经验、科学的治疗理念,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个性化医治策略调整,定期对全院医护工作者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今年1月以来,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杨银功制定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目标责任书,并与每个科室签订。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他还筹划“一科一特色,一病一品牌”精准护理方案,加强规范性操作和护理措施。
在他的悉心诊治下,一个个病人转危为安,一个个愁云笼罩的家庭重见光明。许多患者送来锦旗,表达对杨银功的感激之情。
但杨银功却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有幸赴武汉参与救治工作,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医患一家亲,也更加坚定了从医之路。”
赵子亮:越奋斗,越幸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马晶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美丽的地方,我又来了!”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使命,今年4月,34岁的赵子亮第三次主动请缨,申请继续在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参加驻村帮扶工作。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广至乡新堡村。
新堡村是赵子亮在广至藏族乡奋战的第三站。2018年,赵子亮主动申请,被选派到广至乡洮砚村任党总支副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2019年又被选派到广至乡卓园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今年时值驻村帮扶工作队整体轮换,赵子亮第三次请缨,被调整担任广至乡新堡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这三年,干得很艰难,却越干越幸福!”赵子亮这样评价自己的驻村帮扶经历。
卓园村是移民村,土地贫瘠、盐碱化严重,经济基础薄弱。赵子亮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东奔西走,带领群众大干快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试点“智慧卓园”实现文化广场无线网全覆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一座公共卫生厕所,对186户农户进行厕所改造;铺垫、修整环村及村内道路4.4公里,社区内栽植果树苗木2500株,架设社区绿化带输水管线5.5公里。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赵子亮谋划推出一系列戈壁生态农业项目:引导农户在86座日光温室种植“流星雨”蜜瓜、陇椒等特色果蔬,棚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积极动员农户发展养殖业,培育出养羊大户7户,养牛户28户,全村羊只饲养量达到1780只,牛只饲养量达到120头,畜牧业已初具规模。
赵子亮(中)查看枸杞种植情况。
赵子亮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乡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卓园村141户618人如期实现脱贫,顺利退出了贫困村序列,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扶贫必先扶智。当了解到一些留守儿童学习用品少、课外知识拓展不够的问题后,赵子亮为55名困难学生申请了“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及时解决困难户教育资金缺乏问题;向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成功申报了“新一千零一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睡前公益项目,并在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首次推广。
赵子亮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四年级的陈雨轩在作文中写道:“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像赵叔叔那样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赵子亮而言,农村就是他的阵地,农村就是他热血奉献的主战场。他常常告诫自己,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扎根农村做一棵小草。近日,赵子亮荣获第25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吴奕娴:让指纹“开口说话”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这是一段荣光岁月,因为我们于无声中穿越时光、澄清生死,在抽丝剥茧中捍卫正义。有人说,走过的道路和岁月都不会被辜负,我深表认同。”这是吴奕娴记录自己参加2020年全国命案攻坚战七十多天工作历程时的一段话。
默默在方寸大小的指纹中寻找真相,这是吴奕娴日常的工作。
吴奕娴,甘肃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三级警务技术主管。从警9年来,她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一枚枚指纹。别看小小的指纹,有时却是破案的关键。
2014年3月1日21时许,某市发生一起数名暴徒持刀砍杀无辜群众,造成多名群众死伤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案件发生后,公安部随即向全国下发了A级协查令,接到协查令仅一个小时,吴奕娴与同事通过指纹查询比对认定了C号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迅速上报公安部,侦破工作据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案件成功侦破。
2020年,全国命案攻坚决战打响,吴奕娴作为我省指纹专家奔赴广东,参加指纹比对攻坚战,全力服务命案积案攻坚暨追逃集中行动。
攻坚行动期间,吴奕娴克服刚做完手术的疼痛,咬牙攻坚,利用多角度、多系统、多算法在数以亿计的指纹中反复查找比对有用信息。最终,比中我省命案积案4起,让指纹“开口说话”,成为缉凶铁证。
作为省公安厅刑侦技术人员,吴奕娴和同事还肩负着管理全省指纹信息的任务。
为了全面提高全省市州一级指纹信息化管理运用水平,吴奕娴带领团队对部分市州指纹信息化管理运用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手段,为全省市州一级培训培养指纹信息化管理运用骨干200余人。
2020年,在全国“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指纹会战中,我省指纹信息化管理运用团队集体发力,取得单项全国第七的成绩,得到全国同行的赞誉。
吴奕娴在工作中。
在实际工作中,指纹应用往往滞后于其他侦查技术。如何攻克这个难题,吴奕娴和同事一直在探索。
经过多年的探索,2019年,吴奕娴和同事终于开发了以移动警务终端为平台载体,以指纹大数据为支撑,可快速现场指纹采集、比对,并实时反馈结果的指纹一体化应用设备。该设备的研发使用,将指纹比对时效大幅提升,为案件快速侦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吴奕娴坦言,刑事技术工作单调孤独,但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不能辜负当事人的企盼、同事们的信任。“为案件顺利侦办提供关键的证据,这是我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
一分荣誉,十分责任;一分成绩,百分努力。一串串荣誉记录了她工作以来的足迹——
1988年12月出生的吴奕娴,曾获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1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优秀公务员”称号。
相关新闻
- 2021-04-13“使命在肩·无悔”系列报道之五|谢达拉加: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
- 2021-04-12“使命在肩·无悔”系列报道之四|董吉恩:攻坚路上铸忠魂
- 2021-04-05“使命在肩·无悔”系列报道之二 柴生芳:最是质朴为民心“使命在肩·无悔”系列报道之二 柴生芳:最是质朴为民心
- 2021-04-03“使命在肩·无悔”系列报道之一 张小娟:用生命书写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