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退役不退色 建功新战场——记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王志劳

21-04-16 16:39 来源: 编辑:魏湘

    荣获陇南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王志劳,1981年参军入伍,1984年参加工作。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连续六年被评选为市级“优秀公务员”,荣立了三等功两次,2015年被评为市级“业务标兵”,2016年荣获省级“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不为名,不为利,在既没有职务,也没有特殊待遇的综合业务岗位,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中,在职务和待遇问题上,他从未向领导开过一次口,向组织伸过一次手,而是无怨无悔、竭尽所能地干好组织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年近退休时他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踏上了扶贫路,担任康县三河坝镇垭合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他的倾力帮扶下,垭合村于2019年整体退出贫困村,累计脱贫人口11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1.34%。2020年12月16日晚,在陇南市举行的2020年度“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模范”“最美军嫂”“抗洪救险先进个人”颁奖晚会上,王志劳荣获“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从国防绿到税务蓝再到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他对工作的坚定与执着从未改变。他用军人最美的铁骨豪情和无私奉献书写着一名税务人的责任担当和一名退役老兵的家国情怀。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转岗不转奋斗志 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使命

  自1984年参加税务工作以来,他满腔热情地忠诚于税务事业,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任何岗位,都能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008年10月间,他休公假时陪同古稀的父亲在外旅游,当接到县局领导电话里说明征管系统上线工作迫切急需他回局时,即使预订的景点门票无法取消,即使这次的旅行是他父亲最大的心愿,他仍然毫无怨言爽快的答应,立即购买了当天返程的车票,在安排好老父亲后,按时赶回了单位。回到单位后,立马投入到了征管系统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集中精力、加班加点、昼夜奋战进行数据录入、迁移、审核、测试等基础性工作,如期完成了上线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征管系统上线工作的顺利实现。在与纳税人打交道时,他始终笑脸相迎、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能办的及时办,不能办详细讲明原因,急事难事加班加点也要办到位。让纳税人真正省心、放心、安心。康县山大沟深,有些纳税户地处偏远,王志劳为了打通便民春风最后一公里,自愿牺牲周末节假日,带上干粮跋山涉水到偏远山区进户走访和纳税人拉家常、辅导税收政策,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被纳税人亲切的称为老王。

  老王闲暇时喜欢钻研税收业务知识。他曾先后担任过税务专管员、税务会计、税务所长等职,从事过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收政策管理、减免税管理、个人所得税管理和企业所得税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能认真学习税收业务知识和税收政策,熟练掌握工作操作流程,快速胜任工作岗位。通过系统培训和坚持自学,他全面掌握10多个系统软件的正确操作要领,操作运用软件熟练准确,单位里的同事有棘手的业务问题、需要查找数据,都喜欢找他。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准确的答案。真正做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

  在工作中、生活中,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对于刚从事税务工作缺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总是热情帮助,真诚相待,主动传帮带年轻干部。每当年轻干部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都能主动耐心给他们讲解、支招,使他们很快迅速适应税务工作、尽快进入角色承担责任。他所在的综合业务岗位总有办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只要一上班,就是连轴转,有时忙的连口水都喝不上,但他从来不欠账,就是加班加点、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从2009年起连续6年他从未休过公休假,一心扑在税收事业上,用贴心细心耐心的服务方式赢得了纳税人的称赞,用专业慎责任。工作外生活中,王志劳同志热爱公益事业,多次向社会奉献爱心,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11次义务献血共计2400毫升;向困难同事及社会捐献现金800余元、衣物200多件;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主动向灾区捐款后,又积极向灾区交纳特殊党费400元。

  军人气概铁一样的精神 脚踏实地做好帮扶

  2018年7月54岁的他在快退休之际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踏上了扶贫路。经组织选派担任三河坝镇垭合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这一干就是四年。任职以来他把帮扶村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走村入户,真情付出,真心服务,一心帮助垭合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竭尽全力解民忧、千方百计促发展。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驻村两年来,他始终发扬“钉子精神”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团结、务实创新,脚踏实地干事创业,进一步做实做细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建档案、填资料、“一户一策”帮扶清单等工作,围绕特色产业扶贫,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持续发力,用“绣花”功夫真帮实扶,为贫困农户解难题、办实事。在帮扶过程中他带领两委班子将帮扶重点放在扶持产业发展上,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制定了中药材种植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并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对意向村民开展天麻等中药材的种植与储藏技术、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并现场指导播种。同时充分发挥职业特点,把税收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当地村民,设立税收政策宣传栏,开办辅导班,帮助当地想创业的村民解除后顾之忧,甩开膀子干。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有效实施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垭合村,现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帮扶的垭合村于2019年整村退出贫困,累计脱贫人口11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1.34%。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和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在驻村期间,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份子。在日常开展完工作后,走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种地、施肥、修树剪枝、打菜籽、收割麦子、挖洋芋、掰包谷。干活的间隙他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税收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伙听,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东家长西家短’只有心走的近了,农民才会信任我们。”进村工作后他给自己定了 “四个必须”的规矩:凡是农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的他必需到、家里有生病的老人他必须看、家里生活有困难的他必需帮、家里有矛盾的他必需调。久而久之大家伙有啥事都喜欢找他唠叨唠叨,有啥纠纷都喜欢找他评评理,他成了大家最信任的贴心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却没能尽到作为子女应尽的孝道。在帮扶期间,王志劳已不记得有多少日子没回家看看自己独居的老父亲了,去年秋季的一天,老家八十三岁的老父亲,用电不小心起火,将自己卧室床上的被褥烧得一干二净,屋子也被熏得一塌糊涂,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火灾。好心的邻居及时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处理收拾,但那时正值市级脱贫攻坚验收阶段,他一时半会走不开,一直忙于工作,无法脱身。邻居们见状当着老父亲的面指责他的不孝,老父亲却说他知道自己的娃在干有意义的事情,他不怪。等工作结束时,请假回到家中看见年迈的父亲独自坐在房子里王志劳不禁自责的落下泪来。

  2020年8月中上旬,康县普降历史罕见的大暴雨,三河坝镇全境洪水弥漫,河堤全线超警戒线,面对严重的汛情、灾情,垭合村帮扶队长、第一书记王志劳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8月中旬,强降雨持续不断,位于康县三河坝镇垭合村13公里至14公里之间的油坊坝一处地段大面积滑坡,过水桥涵洞阻塞,路基被洪水冲垮,这条通往垭合及三瓦河部分村的道路全线中断。上百名中、小学生即将面临开学报名,家长们个个为学生通行发愁。王志劳同志了解情况后,他说“水过不去了可以背,路过不去了可以推,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成为阻挡娃娃们上学的理由”,随即同帮扶队员一道带头背着孩子过河直到把所有的孩子安全送到学校。然后立刻将情况汇报给康县税务局争取资金扶持,第一时间雇佣挖掘机清理道路的淤泥与树枝,在他的带领下镇村两级干部及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加入到疏通道路的队伍中,经过六个多小时不间断的劳作,终于油坊坝的公路被挖通了,过水桥面的河水回位了,塌方路段也搭建了便道,孩子们终于可以按期上学了。暴雨过后王志劳利用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第一时间联合镇村两级积极组建抢险自救小分队,再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驻村帮扶队和镇村干部一起,按照边排查、边处置的原则,重点对单独居住的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和危旧房屋,帮助清除安全隐患,为他们提供食品、衣被,鼓励大家打起精神重建家园。为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抢险自救小分队坚持救灾和防灾两手抓,积极开展拉网式排查,王志劳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排查地基下沉、滑坡泥石流路段,评估风险情况,督促村民们做好预警监测和转移。面对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时刻,王志劳作为一名老党员身先士卒从未退缩,用肩膀扛起百姓的希望。

  他曾是一名军人,把3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他曾是一名税务人,35年间先后在管理分局、征收管理、综合业务等岗位上忠诚担当、忠于职守,为祖国的税收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快退休之际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踏上了扶贫路。日日夜夜的坚守,他站成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当代税务人的风采。两年期间,他的足迹踏遍帮扶村的每个角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用责任担当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忠诚。自帮扶以来,王志劳同志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始终把垭合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最前,与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一起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描绘了一副又一副感人的帮扶事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通讯员 包婷婷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