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眼界丨一方刻字的物件儿 印章却是最权威的代表
原标题:打开眼界 一方刻字的物件儿 印章却是最权威的代表
清·皇帝玉玺
西汉·皇后之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资料图
若说哪个物件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最能彰显权力,肯定是印章了。小朋友们对此物可能没多大概念,事实上,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太远,现在私章是不大用了,但公章却是每个机构都必须持有的,从古到今印章的用途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比之现代印章,古时候的玺印符节作为神圣权力的象征,承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方玺印,见证着王朝更替;一方印信,代表着权力和地位。小小的印章上刻的不仅仅是字,更是历史的风云变幻——
壹 玺印章,从系在身上到置于匣中
玺,这个名词,小伙伴们大概都知道,是皇帝的宝印,通常被称作皇帝玉玺。自打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后,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家才能用玺,臣民所用只能叫印了。可若追根溯源,最初玺不过是印章的普通称呼,先秦的印章通称为“古玺”。玺大概起源于商代,根据文物遗存及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普遍使用。最早的时候,玺只是用于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一桩买卖交易成功,买卖双方加玺盖章表示认可。既然玺主要用于商业交易,携带方便就很重要,所以就在玺印的顶部钻有圆孔,以便用绳子穿系。为此,人们便在玺印的顶部铸制或雕刻简单的装饰,譬如雕刻个龟啊羊什么的,这就是玺印的印钮,玺印上系的各色带子便称之为绶。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玺的身份不过是交易的凭证,为方便使用,人们随意地把它挂在腰带上,或者就系在手臂上。待秦始皇统一中国,玺便成了权力的象征。秦朝宰相李斯奉命用和氏璧(一说蓝田玉)给秦始皇雕刻了史上著名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这一玉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被奉为至宝。不只皇帝的印章称为玺,皇后、太后、诸侯王的印信也称为玺,总之,玺是皇家专用的称呼,而臣子们用的便叫做印,章则为军中将领使用。
皇帝的玉玺大宝我们难得一见,但王侯大臣的印章却是可以看到的,甘肃省博物馆就收藏有西晋鎏金“武乡亭侯”铜印,以及南北朝时白玉“陇东太守章”,一方印章的主人是侯爵,另一方印章的主人为地方大员,很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甘博还收藏一枚魏晋时期“杜宝”玉印,此“杜宝”不知何许人,明显地,这不是一枚官印。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枚印章玉质晶莹润泽,雕篆技艺炉火纯青,却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以上印章基本是魏晋时期的,其风格承袭自秦汉。隋唐后,随着纸张的使用,简牍的退出,中国古代的印章制度与风格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印体越来越大,公印就不再像秦汉时期那样刻上职官名发给官员本人佩戴,而是置于匣中,转发给以官吏为代表的官署衙门中了。这种情形影视剧中常见,官老爷升堂的时候,案桌上放着一只四四方方的大匣子,匣子里面装的正是官印。
贰 三方印,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归义”
与“武乡亭侯”铜印、“陇东太守章”玉印不同,甘肃省博物馆还收藏着三方非常特别的金印,它们分别是:“魏归义氐侯”金印(三国·魏)、“晋归义羌侯”金印(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西晋),说此三印特别不是因为它们是金铸的,比铜印贵重,而是这三方印的印文中都有“归义”二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三方印的印钮造型主要是驼钮或羊钮。
骆驼和羊,一看就与西北游牧民族的生活分不开。没错,这三方印章都是魏晋时期的汉政权赐给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的,印文形式相同,都承袭了西汉宣帝时的传统,署上“汉”“魏”“晋”字,下为民族名,譬如“氐”和“羌”,在民族名前都加上了“归义”二字,最后是或“王”或“侯”的封爵名号。
不同时期,不同的封爵,封号都是“归义”!所谓“归义”,是汉晋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远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意思是归附正义。如:《史记·滑稽列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騶(zōu)牙先见。”《魏书·郑道昭传》:“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强齐归义。”也就是以文治武功及昌明的礼教赢得四方少数民族政权归附中央政府。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中,“归义伯”王锴这个角色也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可见编剧在细节设置上的用心。
甘博的三方“归义”金印都出于甘肃省西和县西高山一带,古代这里是西北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域,所谓“羌”或“氐”是对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称谓,泛指西部游牧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西北自古就是羌民生生不息的土地,南北朝以前也是羌民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但有关归义氐王、羌侯、氐侯的历史却湮灭在高山荒草间无从考察了,唯三方金印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影子。
相关新闻
- 2021-04-12触摸时光里的中国——“活态非遗”系列传承展示分享活动散记
- 2021-04-12民族歌舞晚会《石榴花开红似火》上演
- 2021-04-12甘肃省陇剧院2021年“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活动在庆阳启幕
- 2021-04-12《敦煌之韵》添彩“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