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地里的党史课——通渭结合产业发展学史力行办实事
原标题:花椒地里的党史课
——通渭结合产业发展学史力行办实事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张赛 田倩倩
日前,通渭县襄南镇组织党员干部在高家店村千亩花椒基地开展了“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近距离了解高家店村党支部积极培育花椒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生动实践。如今,这个凝结了党员干部、全村村民心血的千亩花椒基地已初具规模,正在成为村民们谋致富之路、拓幸福大道的支柱产业。
襄南镇高家店村距离镇政府17公里,2017年之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产出率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多年来农民没有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面对困境,2018年,高家店村党支部通过带领群众代表、致富能人外出学习考察,经多方调研论证,一致认定,在高家店这样一个土地贫瘠、山高坡陡,但光热资源丰富的地方,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现实,发展花椒产业是最佳出路。
千亩花椒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家店村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是关键人物,正是在他的多方奔走和引领带动下,高家店村群众开始种花椒、发展产业,然后逐步把矮化密植技术推广开来,让花椒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川区人收入好,而这个村都是山区,大家收入很低,我就想把群众带动起来种花椒。”李军告诉记者,之所以种植花椒,是因为花椒树栽植成本低、耐旱易活、不费劳力,且市场前景也好。
刚开始村民有诸多顾虑,李军便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并先后多次自费组织村民深入邻近的甘谷县铁坡山村学习花椒栽植技术,通过算账对比、技术培训,使群众看到希望,坚定了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
李军经常上门给老人做思想工作,这一块地一年种小麦、玉米能有多少收入。他比对着说种花椒的收入,1亩地种60棵花椒树,1棵花椒树可以产4斤花椒,1斤花椒最少可以卖60元,那1亩地最少可以卖1万块钱,然后大家的思想慢慢有了转变。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花椒产业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同时,一个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有了产业却没路。由于高店村山大沟深,千亩花椒基地联结田埂地头的大多数都是羊肠小道,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花椒出不去。面对这个难题,李军和村党支部先后多次到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资金,2020年,通往千亩花椒基地的4.4公里产业路修通了。
高家店村村民高权种植了10亩花椒,今年打算再种10亩。他说,自己“转思想、种花椒”有三个原因:一是年纪大、种花椒费力少、经济收入也比种小麦要好;二是近邻甘谷县,知道那边种花椒的农户收入确实不错;三是这些年镇上苗木、技术培训等政策支持也大。
村民高世民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看好花椒的前途,已经种植了40亩左右,今年又流转了30亩地种花椒,还打算再流转30亩地。他说,种花椒不能光盯眼前的利益,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他在田间地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棵花椒树一年只收入100块钱,多了也不要,我就收入这100块钱,有100亩地,一年下来至少也有20万元的收入。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如今,以花椒产业发展撬动高家店村经济发展,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已成大家的共识。
襄南镇党委书记张晓军告诉记者,高家店村千亩花椒基地的建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大产业支撑,促进了群众增收,树立了为民办实事的榜样。千亩花椒基地既是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的田间课堂,也是培训农民花椒技术的实践课堂。通过“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会议,在全镇开创了“人人想干事,天天办实事,件件成实事”的新局面,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关新闻
- 2021-04-02定西通渭: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活教材”
- 2021-03-31通渭县多措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03-31通渭县多措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03-30通渭:田间地头学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