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岭” 今日“钱粮囤”——平凉崇信县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见闻
原标题:昔日“荒山岭” 今日“钱粮囤”
——崇信县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崇信县木林乡东阳寨村,层层梯田宛若丝带伸向远处,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谁能想到,十几年前,东阳寨的山洼地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山地路难走,种点粮食要牲口驮,天气旱时连籽种都收不回来。”守着这块地过了半辈子光景的东阳寨村民李小兵显得有些无奈。
曾经受制于自然条件,东阳寨村群众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但家里收入丝毫没有起色。
在崇信,像东阳寨这样的村还有很多,分布在梁峁和山坡上的黄绵土不保墒,不耐旱,遇到汛期林田和耕作道路损毁严重,水土流失的问题成为群众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必须改变困境。家家户户“一条心”,用锄头、铁锨和手推车修出了一块块“水平田”。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崇信县水土流失治理迎来了新机遇。
“2016年至今,县里先后争取实施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18项,县域水土流失实现了集中连片治理。”崇信县水保站站长马彪告诉记者。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群众打开了致富门。以前“地势陡、路不通”的东阳寨洛家洼山彻底变了个模样,山洼地修得平整,沙化路直通山顶。
“机械耕种省力省时,主要地里肯‘长’粮食。”李小兵告诉记者,种玉米一亩地比过去能增产600多斤,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昔日的“荒山岭”变成了“钱粮囤”,李小兵整个人有了干劲。2017年,他承包了洛家洼山85亩山地全部种植覆膜玉米,饲养红牛20头。“85亩玉米一半用作饲料,一半出售,亩产在1200斤左右,去年卖出的玉米收入近4万元,出栏红牛4头挣了3万多。”李小兵笑着说。
如何把好事办实?确保民生工程建设不走样,不“缩水”。“县里把水保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环境整理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项目建成后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马彪说。
崇信县对坡耕地项目集中连片规划、林地中间无法耕种的撂荒地应改尽改,配套沙化生产道路及新修田间道路,方便群众耕作。塬面保护项目把重点治理措施规划在农村公路、村庄附近,沟头水毁严重、农户排水不畅等隐患问题突出区域,有效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
治穷亦致富。一个个水土保持项目造就了绿水青山,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截至去年底,崇信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0.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90.9%,新修梯田30.36万亩,全县梯田化水平达到85%。
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崇信县累计栽植梯田花椒1000亩、核桃1470亩、种植饲草苜蓿1100亩,形成了“梯田+油用牡丹”“梯田+经果林”等特色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关新闻
- 2019-11-27【2019陇原环保世纪行 碧水保卫战】昔日臭水沟 喜变景观河
- 2018-09-11祁连山“天坑”变草滩:昔日淘金洗沙地成旅游景点
- 2018-07-13昔日风沙口 今朝绿荫浓——张掖市高台县防沙治沙实施生态工程掠影
- 2012-12-07甘肃高台县:昔日黄沙漫天 今朝风息林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