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黄河上游绿色畅想曲——甘肃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甘肃,地处黄河上中游,黄河流域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3.41%。
近年来,甘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甘肃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83万平方公里。
夏日的定西市安定区梯田如画。(资料图)
以梯田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时下,走进庄浪县,百万亩梯田层层叠叠,气势壮观。
现在的庄浪,被誉为梯田王国。
曾经的庄浪,却是坡耕地占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穷则思变。上世纪六十年代,庄浪人决定要把这片贫瘠的大地建设成梯田。
60多年来,几代水保人和千百万群众汗水的浇灌之下,昔日“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终于成了过去式,摇身一变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
梯田建设让庄浪留住了青山绿水,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庄浪实现梯田化后,为全省梯田建设的大发展探索了成功的路子。
以此为契机,甘肃开启大规模梯田建设的步伐。
自2009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启动实施了两轮梯田建设工程,大规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三五”期间,甘肃持续推进梯田建设,新修梯田290万亩。目前,全省梯田面积累计达到3310万亩。
如今,穿行于陇原的山乡原野,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春如银带,夏似绿波,秋若金塔,冬像白玉。
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梯田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安定区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地区,属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与渭河流域。境内梁峁起伏,山多川少,干旱贫瘠。总流域面积3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300平方公里。
华池县山水田林路草一体化治理。(资料图)
坚持治理,久久为功。经过长期努力,定西安定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0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88万亩,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5640吨减少到2340吨,年平均流失泥沙量由治理前的2052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52万吨,土壤侵蚀量减少59%。
庆阳市地处黄河中游,曾是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庆阳市年入黄泥沙量达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量的10%。
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着黄河清流,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本地情况,庆阳市通过兴修梯田、人工造林种草、修筑淤地坝等措施,综合治理小流域。“十三五”期间,庆阳治理水土流失3121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50万亩,每年入黄河泥沙量减少6900万吨。
建设梯田、改善环境、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近年来,玛曲县坚持生态优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黄河源区生态底色,保护好青山绿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摄
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仅靠梯田建设,还不足以使得绿水青山永驻。必须与流域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多年来,甘肃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项目。
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域内干旱少雨。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63.3%,生态环境恶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经过多年努力打造出了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工程,被世界银行命名为旗帜工程、最满意工程——合水县草洼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庄浪县苗圃地里,几名妇女利用降雨墒情良好的时机移栽树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摄
经过实施新建淤地坝、修梯田、造林种草等一系列治理举措,合水县草洼沟小流域初步建立了塬、沟、坡兼治,植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结合,水、田、林、草、坝、路综合配套,自上而下,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立体防护体系。
庆阳市西峰区先后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推进清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清水沟沟道治理项目,被省水利厅评为水土保持型的水利风景区。
2013年至2018年,陇南市康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15万元,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基础,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流域,以全域旅游为主线,做足山水文章,已成为陇南市乃至全省生态旅游的亮丽名片。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十三五”期间,甘肃累计投资19771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08万平方公里。
以强监管为重心,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尤为关键。
甘肃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重点健全制度、责任、支撑三个体系,以强监管为重心,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健全制度。编制完成《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2018-2030年)》《甘肃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靠实责任。按照《甘肃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开展对市州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构建“政府组织领导、水利牵头协调、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做好支撑。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为依托,我省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省、市监测机构11个,布设监测站点38处,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黄河流域的监测网络。组织完成了省级重点防治区21个市县区(含嘉峪关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初步摸清各市县区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土壤侵蚀状况等现状底数,为水土保持治理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静宁县高界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摄
与此同时,甘肃顺势而为、积极创新,不断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为保证审批权限下放后“接得住、管得好”,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审批质量。
为强化服务,推行联审联批制度,不断缩短审批时限,办结时限由承诺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压缩了50%。
开展遥感监管工作,利用“卫片执法”方式,在黄河流域共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通过对典型案件的行政处罚,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随着监管工作的不断强化,铁路、公路、矿山开发等重点行业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破题开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新闻
- 2020-12-12兰州西宁携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2020-10-14兰州市政协调研我市南北两山生态保护及治理情况 打造“绿廊道” 管护“大氧吧”
- 2020-09-18奏响“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甘肃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 2020-08-22做好黄河文章 献策城市建设 ——国内专家学者齐聚金城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