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文艺界深挖历史文脉 以多种形式力推多项文艺精品
原标题:提升文化获得感 谱写发展新篇章
我市文艺界深挖历史文脉 以多种形式力推多项文艺精品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而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充裕。所以说,文化的繁荣发展才是展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最有力的方式,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品质、竞争力,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灵魂和根脉。
“十三五”期间,我市准确把握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深挖历史文脉、推进融合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了群众文化获得感,谱写了“精致兰州”发展新篇章。
精品文艺创作 服务兰州人民
近年来,我市文艺界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汲取创作营养,创作推出了诸多优秀的文艺精品,并凭借着优良的制作和一流的品质在温暖与感动中频频传递着充满正能量的艺术情怀。
在如今的兰州文艺界“接地气”这个词最为流行,成为了书画、电影、歌舞等各行各业所青睐的创作理念。翻开“十三五”时期“工作日志”,不仅有《我的解放时刻——兰州》《百城百战之喋血兰州》等20余部红色影片述说着金城的历史过往,还有《王学礼传》等10余本红色书稿振奋人心,更有以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等为主题的55集宣传短片用文字记录着红色音符,一路回响,悦耳动听。
2016年以来,兰州市文艺精品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先后创作电影电视剧36部、纪录片56部、歌舞剧45部,以及各类书法、摄影、美术作品等共计23111部。仅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就有32部荣获国家、国际奖项,45部荣获省级奖项。
影视创作发力冲顶华表奖
2018年12月8日晚,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作为两年一度的中国电影界盛会,代表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华表奖,吸引了近300位电影人参与,备受期待的各大奖项各归其主。在众多奖项中,兰州本土电影《丢羊》一举斩获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至此实现了甘肃原创故事影片荣膺华表奖的零突破,成为了我市十三五期间影视创作领域最丰硕的一份成果。
同时,我市还有电影《芬芳》获第16届伦敦世界电影奖;电视剧《长征大会师》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电视剧提名作品奖;纪录片《踢球吧,孩子》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决战兰州》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奖。
此外,在我市十三五期间舞台艺术创作领域中也是佳作频出、大奖不断,舞台剧《天鹅湖》、秦剧《廉吏于成龙》、戏剧《牛宝与狗蛋》《局》、歌曲《不忘初心》等作品也都先后荣获国家、省级文艺奖项。而且,更有近万件书法、摄影、美术等作品参加了国家、省上各类展览并获得了名次。
“文化人才”工程 营造崇德尚艺好风尚
兰州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创作服务兰州人民。如今兰州文艺家的创作之心只存唯一执念,那就是要反映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文艺人才,对照“精致兰州”建设提出的高标准、新要求,着力培养“高人”、挖掘能人、推出新人,力求为全市文化建设持续发展不断积蓄人才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兰州市文艺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高端政策,以高瞻远瞩的发展目光为文艺创作解除后顾之忧、奠定了发展基础。全市先后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269个,资助文化产业项目67个,发放扶持资金9600万元。同时,通过1:1配套奖励政策,对49个获得国家和省上奖项的文艺作品进行奖励,发放资金84.2万元。
为文艺人才培土壤、搭平台
此外,为了为文艺人才培土壤、搭平台,我市还先后启动并实施了“金城文化名家”工程,评选出涵盖思想政治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专门技术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具有较高水平成果的领军人才99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10个“金城文化名家”工作室,推举了5名“首席专家”、5名“青年专家”。
青年才俊倍出,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打开“十三五”时期“英雄榜”真是风景独好,“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女作家“三俊”、女书法家“三俊”、女画家“三俊”、女音乐家“三俊”、中国画“陇上三杰”、油画家“三杰”、敦煌文艺奖终身奖获得者等,真可谓人才辈出、满目英杰。
可见,经过“十三五”的大力发展,搭建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为了我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全市文艺界形成了人人追求崇德尚艺的良好风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相关新闻
- 2021-02-18兰州市强化枯水期水污染防治工作
- 2021-02-18兰州市面向留岗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努力实现“留岗一人 培训一人”
- 2021-02-18留人留心更暖心 兰州市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获央媒点赞
- 2021-02-10兰州市公布十类高发劳动争议案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