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 助力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被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打造沿黄经济带,振兴北方经济,使黄河、长江这两条中国著名的大河在经济上也能够交相呼应,已经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策的主要导向。鉴于黄河流域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沿黄九省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需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要引领区。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 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近年来,特别是中央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甘肃省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任务,主动作为,先谋先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推进系统保护治理,提升黄河水源涵养能力上,甘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污染现状调查,绘制入河排污口“一张图”,强化黄河流域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船舶码头等领域污染治理,国家和甘肃省监测的黄河流域14条河流34个断面的水质优良比例由94.1%改善至9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议题,它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与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节点省份,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西北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正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发挥着后发优势。甘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中可充分抓住黄河生态保护和科学治理积累的丰富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甘肃在生态保护、科学发展、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人员和技术合作等经验,助力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一、提供生态保护国际经验
长期以来,甘肃省为保护治理黄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兰州市正在实施总投资超过66亿元的黄河干流防洪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积水点改造、河洪道生态水系治理五大类项目,加大黄河保护治理投资力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化铸魂、民生为本为思路,将黄河风情线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这些成功的生态保护经验完全可作为甘肃省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
二、提供经济科学发展经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工程性的缺水,就是有水资源,但是没有供水工程,调蓄能力不足,丰水期大量水资源排到海里,枯水期没有水可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10%,有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的空间。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用水的微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用水总量从1980年4400亿增长到2020年6700亿,用水量只增加38%。而同期GDP增长了30多倍,所以中国的用水效率应该总体是高的。同样,甘肃在黄河流域也成功积累了经济科学发展经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流域治理和经济科学发展等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提供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经验,推动文化甘肃建设。
千百年来,在黄河文化总体特征下,甘肃的地域性文化符号和黄河文化骨肉相连。如河口古镇、中山铁桥、黄河母亲、白塔山、炳灵寺石窟、黄河石、兰州刻葫芦、水车、羊皮筏子、黄河石林、牛肉面等这一系列元素组合成了黄河文化的甘肃地域特质。甘肃可结合新时代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活甘肃黄河历史和当代故事,推动文化甘肃建设。
四、推动人员和技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甘肃省黄河治理相关部门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民间水利部门机构建立起固定合作交流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水利国际合作格局。并在防洪减灾、水电开发、灌溉排水、水文监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河道整治、能力建设等领域,通过政策对话、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开展交流合作。高度重视专家智库的作用,推进我省和国际智库之间、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智库与企业之间、智库与民间NGO之间的环境合作机制,发挥智库参与并影响环境政策过程的功能。促进我省水礼综合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水利设施投资建设等相关领域企业和机构“走出去”,促进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作者:马玉田 甘肃驻马来西亚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 兰州市政协委员
相关新闻
- 2021-02-09【新春走基层】检车员:手提铁锤为中欧班列“巡诊把脉”
- 2021-02-09《野马,尘埃》:书写敦煌文化精粹 传承丝绸之路精神
- 2021-02-09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曹瑾琰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 2021-02-09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杨光同志挂职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