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靖远:小康日子有奔头
搬到这里,住上了干净文明的楼房,各项生活条件都好很,儿子就近务工,孙子下了楼就有学上,我们吃过饭了出来在小区里转转,心情畅快的很……”邓万福告诉记者。
上个世纪60年代,邓万福出生在白银市靖远县若笠乡双合村,那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衣食住行的困难影响了他的大半生。脱贫攻坚以来,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邓万福从山沟沟搬到了距离县城不远的若笠乡富民社区(碾湾坪安置区),开启了新的生活。
走在靖远县若笠乡富民社区里面,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健身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环境整洁、群众欢声笑语……记者向靖远县若笠乡党委书记赵锋了解到,与邓万福一起搬到这里的若笠乡群众有540户249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若笠乡全乡1057户建档立卡户分三个安置区,挪出穷窝、喜迁新居,彻底告别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有房住,还要有事干有钱花,这样才能让搬出深山的贫困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那么,搬到这里的群众现在靠什么增收奔小康呢?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我们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万元增收项目’的思想,入户走访掌握群众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培育大棚香菇产业,切实解决了群众刚搬来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群众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赵锋介绍说。
“搬到这,出了门就到香菇大棚务工,一天少少能挣个100块钱,同时这个大棚每年还按照8%的比例给我们分红。”若笠乡富民社区群众宋建军这样说。昔日靠天吃饭的搬迁户们,如今成了“上班族”或“致富达人”。
据了解,靖远县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若笠乡则是靖远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乡镇,也是白银市唯一通过整乡搬迁实现脱贫的乡镇,2014年年底若笠乡贫困发生率高达58.05%。
“‘十三五’时期,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树立扶贫工作整体一盘棋、上下一起抓的全局观念,建立党委书记、乡长牵头总抓,分管领导指导协调,包村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共同参与,上下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成立11个村级脱贫责任小组,坚持日报告、周例会、月小结,先后召开党政班子会86次、专题会议62次,分析问题,研究措施,提出要求,安排任务,保证了工作接地落实。”赵锋说到。
若笠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在2019年脱贫1050户4392人,11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22户66人脱贫退出,标志着若笠乡1105户4562人全部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赵锋看来,最关键的还是产业振兴。
“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易地搬迁+高效农业’的思路,一手抓原居住地产业壮大不松手,一手抓安置区产业培育不松劲。”赵锋说。“在安置区依托现有的东西部协作天津和平区帮扶香菇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加快香菇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条延展,并启动安置区轻工业产业园建设,为安置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机会。”
之后来到若笠乡原居住区的一个滩羊养殖场,赵锋向记者介绍说,“若笠乡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向县有关部门汇报申请后,决定在原居住区建成7个规模化滩羊养殖场,目前已建成了4个,来发展滩羊养殖产业,以弥补安置区产业单一难题。”
脚踩在厚实的若笠塬上,赵锋底气十足,他说,“今后五年,若笠乡将加快推动优质马铃薯、旱塬西瓜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布局建设以滩羊、中药材、文冠果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建设若笠万亩牧场,同时培育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群众增收空间。”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靖远县若笠乡推进全面完成整体脱贫和整乡搬迁后开启全新生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五年。若笠乡将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大力提升乡、村、社区道路交通、生产条件、人居环境、信息物流、社会服务、公共文化等综合实力,着力推动小康生活踏上新征程。
“小康的日子,才刚刚起步!”若笠乡干群齐心、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正在小康新征程上接续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
通讯员 黄兆国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