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烧坯为陶” 民间艺人宋雅倩的“泥人”情怀

21-01-21 09:2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烧坯为陶” 民间艺人宋雅倩的“泥人”情怀

  中国甘肃网1月21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在我市八里窑有一间简单的陶艺工作室,这里除了几件基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之外,满目皆为栩栩如生的陶艺人物。在这里,兰州陶艺人宋雅倩“烧坯为陶”执着追逐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兰州陶艺可创造也可消遣

  陶艺是现代对观赏性陶器的一种称谓,是一种集美术、雕塑、制作、烧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国的陶艺发展起源于瓷器成熟的宋以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代表了中国陶艺的兴起。

  泥料的准备是陶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泥料的取材是整个作品成型的根源,其好坏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成度。兰州陶器多使用大煤山色青质细无杂质,柔软、韧性好且耐火强度高的泔泥制作。制作陶艺的泥土原料,一般要浸泡,发酵之后才能开始创作。

  在兰州,陶艺的发展已由古老的砂锅等实用器皿,延伸出了利用边角料烧制出的各种小人、小鸟、小动物,继而发展成了一种极具地域和人文特色的陶艺艺术形式。有的可以是陶艺家的高超创造,有的则可作为大众休闲参与的一种消遣艺术。

  五岁半时学会捏泥人

  宋雅倩,出生于1971年。5岁半时爷爷就手把手地教她捏泥人,为她之后痴迷民间工艺创作埋下了伏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开始尝试自学兰州微雕葫芦的创作,精美民间工艺带来的这份喜爱竟然整整持续了二十多年。

  “在做微雕葫芦的那些年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不断学习大师王德山、阮文辉先生的作品,从那纤细如丝的一刻一划中汲取艺术养分,大师们数十年的艺术积累使我快速地成长着,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将来的作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专学习结束后,宋雅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美院,但却终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奈放弃了深造机会在家务农,这至今是她心中的遗憾。

  两年后,宋雅倩经朋友推荐进入一家外企公司,主要工作是设计、创作陶艺作品,之后又到另一家公司担任了工艺美术厂厂长,这前后12年繁忙和充实的工作经历令她受益匪浅。最终,当这家公司启动陶艺产品的项目后,一种与艺术久违了的亲切感牢牢地抓住了她的身心,从此开启了一个充满着酸甜苦辣的陶艺人生,并为她之后的艺术创作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平台。

  六年时间摸索改良

  2007年,她前往陕西富平县陶艺村取经,成功地将当时比较新颖的泥片塑形法融入到自己的手艺中,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这一创新之举为她之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雅倩告诉记者:“一件陶艺作品的问世历经坎坷,配料、艺术定位、初稿创作、泥人制作、入窑烧制等诸多环节都要求非常严格,这一套工艺从摸索改良到完全成熟整整用去了我6年的时间。”

  她说:“制作环节开始后,首先要根据提前创作的模板进行艺术创作,陶泥基本成型需要3天至5天的精心雕琢,中间还要经历反复的修改、造型、设计,还要经过两天左右的细加工后才能制成作品的原型。经过40天完全阴干后,还要均匀地为作品喷上一层柴灰釉方能进窑开始烧制。”

  让理论成果保留下去

  凡是了解陶艺的人都知道,烧窑是陶艺创作过程中最短却最“惊险”的一个阶段。因为,期间发生的任何意外都会让前期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陶艺作品在装窑时要清除上面的浮土,提前进行施釉,装窑时要轻拿轻放,由下而上,摆放空间一定要均匀。

  “烧制过程中必须时刻观察升温曲线,严格控制恒温时间,只有精准地把握在1950度停窑方可。”宋雅倩说:“因为,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作品收缩性的变化,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如今,经过不断摸索改良后,每一窑的成活率已经达到了50%至60%,而最初一窑烧出来仅有一二件成功。”

  她表示:“目前,感觉自己的艺术创作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造诣还有更大地提升余地,在今后的艺术过程中想把自己的心得、经验、成果,系统、完整地整理出来,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艺术风格、造诣的理论成果保留下去,为更多喜爱陶艺的艺术家们提供参考。”

  泥的温度 坯的韧度成就生命的强度

  陶艺技艺的传承不仅对于手艺传承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相关非遗文化保护部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将陶艺技艺纳入非遗保护项目便成为保护地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今,以宋雅倩为代表的兰州陶艺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阿干镇、八里窑一代,繁华都市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特色各异的陶艺作坊。但她依旧专心于艺,专注于业,专情于陶,痴而不迷,迷而不失;她对陶艺的坚持,对理想的坚守,对艺业的钻研,是一种工匠精神内核的解读。

  可以说,宋雅倩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情感,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一直以来,她将创作方向放到了甘肃乡土乡情、民风民俗的主题上,从过去的单一主题逐渐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她的市井民俗系列,涉及到老兰州过去的各个手艺、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色以及人物,那些有着历史温度的作品一字陈列开来,便是一幅兰州市井的民俗画卷。而那一件件富含生活气息的陶器不仅有泥的温度,也有坯的韧度和生命的强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专家为甘肃省歌剧院全员“把脉”“问诊” 专家为甘肃省歌剧院全员“把脉”“问诊”
  • 入选2020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名单  《穿越丝路的花雨》还原经典诞生 入选2020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名单 《穿越丝路的花雨》还原经典诞生
  • 精准施策防风险 全力筑牢防火墙 兰州市奏响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最强音 精准施策防风险 全力筑牢防火墙 兰州市奏响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最强音
  • 兰州新区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兰州新区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震撼!200多头野牦牛组团“搬家” 震撼!200多头野牦牛组团“搬家”
  • 林铎在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保持高度警惕 压实各方责任 采取强有力措施巩固防控成果 任振鹤主持 林铎在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保持高度警惕 压实各方责任 采取强有力措施巩固防控成果 任振鹤主持
  • 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支出由负转正 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支出由负转正
  • 【聚焦2021甘肃两会】兰州交警:“两会”交通安保 我们已经准备好 【聚焦2021甘肃两会】兰州交警:“两会”交通安保 我们已经准备好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2   专家为甘肃省歌剧院全员“把脉”“问诊
3   碌曲县税务局:慰问显关怀 情暖老干部
4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学谋划2021年工作思
5   定西市1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批
6   张掖市两个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批为
7   “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亮相阿拉善
8   入选2020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
9   咫尺之间浓缩民间文化——访工艺美术大
10   十三年坚持不懈做公益——记第六届兰州
11   “国家赛事时刻”的“白银担当”
12   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
13   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
14   白银平川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5   铜城劲吹节俭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