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系列报道之二 用知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原标题: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系列报道之二
用知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张小娟(左)在村子里与留守老人交谈。资料图
“小娟特别喜欢读书,高一时受小说《青春之歌》的影响,去剪了一个林道静的发型。《青春之歌》传递的价值就是,年轻人要把自己的成长,同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姐姐张小慧的记忆里,张小娟一直是个求知若渴又热爱家乡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同样也可以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学成归来后,无论在基层乡镇,还是分工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有关工作,张小娟始终勤勉好学,做到“脱口而出各类扶贫数据,烂熟于心各种政策依据”,被称为舟曲县脱贫攻坚的政策数据“移动数据库”和“活字典”。
张小娟出生于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2003年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离开家乡到北京上学那天,很多邻里乡亲来给她送行。
“小娟当时说‘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的……’,她没有食言,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了。”张小慧告诉记者,妹妹读大学时就立下为家乡奉献青春的志向,读书期间好学上进,经常和同学一起做功课写论文、跟着老师做田野调查,假期还带队去支教,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农村发展实践。
“城马这类隐在山里的小村子,一直寂寞着,不是因为没有高楼、滨河路和广场,而是因为没有人,特别是没有一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他们都去见世面了,村子谁来发展?”“想办法发掘一切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使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事情可做,大概是留住劳动力的必要路径”……这些话语出自张小娟在大学期间的文章《寂寞城马》,字里行间渗透着她对家乡未来的深切思考以及对这片生养之地深沉的爱。
“5·12”汶川大地震后,张小娟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灾后的家乡。“在小娟眼中,家乡是美的,是充满前途和希望的,带着一颗追求美创造美的心,她投入到基层。”张小慧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曲瓦乡工作时,张小娟精心策划了“魅力曲瓦·和谐城马”“美丽曲瓦·最美头沟坝”等乡村大舞台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受大山阻隔,偏远的曲瓦交通、信息闭塞,张小娟想方设法为它打开一扇“窗”——她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微信公众号“wei。曲瓦”,使得当地土特产摆脱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
2016年1月,在乡镇工作近8年的张小娟被提拔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大家看到贫困群众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的一句话。
张小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们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们必须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扶贫数据,是烂熟于心的各种政策依据,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记录,是如数家珍的村情户情介绍”……她的确做到了这些。
担任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把足迹踏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村,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为了提高群众对国家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她还在网上下载漫画精心制作“精准扶贫政策漫画图解”,并在微信群组织发布“扶贫政策语音播报”,让老百姓掌握政策更简便、更清晰。
“刚当上村干部时,我比较茫然和不自信,小娟就给我出主意说‘你不如成立个合作社,国家现在有很多扶持政策,你选一个好产业,做大了还能带动村民致富’。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有了自己的蜂蜜加工车间、品牌和设计包装,也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今,我们的就业扶贫车间已步入正轨,累计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和农户分红400多万元,可是帮过我们的小娟却永远看不见了。”谈及与张小娟的一次次交往,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数度哽咽:“在我们藏乡,善良的人去世后都会化身为达玛花,老百姓们都相信,小娟就是最美的那一朵达玛花!”
对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只是张小娟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正如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评价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和党员榜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相关新闻
- 2021-01-06扎根基层 一心为民——记渭源县莲峰镇岔口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马金录
- 2021-01-06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用知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 2021-01-05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系列报道之一 “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
- 2021-01-05刘宗波:“领练”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