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守护农村孩子的求学梦——甘肃省全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

21-01-06 08:4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守护农村孩子的求学梦

  ——甘肃省全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

临夏县漫路中心小学幼儿班的小朋友们正在玩耍。

清水县秦亭镇秦亭中心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徽县中小学开展的网络课堂。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

  “十三五”时期,我省聚焦困难群体,瞄准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陇原大地上,一所所焕然一新的农村学校里,国旗飘扬、书声琅琅,孩子们在校园里学习锻炼、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条件持续改善

  来到清水县白驼镇化岭小学时,学校正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干净漂亮的校园里,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跳圈圈、玩趣味足球;小学生们打篮球、踢毽子、滚铁环,或是跟着老师跳绳、打沙包,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

  化岭小学集小学和幼儿园于一体,服务化岭村小庄和大庄两个自然村,现有幼儿5名、教师1名,小学学生25名、教师5名,师资力量配齐,课程开设齐全。

  “2015年以前校舍破旧,各类教学设备也很缺乏。通过农村学校改薄项目,重建了校舍,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长王文华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各种教学设备齐全,有图书室、心理辅导室和卫生保健室等,体育器材学生人手一个还有富余,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确保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优质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孩子面临着幼儿园无处可上的难题。2016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作用,我省统筹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乡村幼儿园4224所(含小学附设幼儿园),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基本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弥补了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足短板,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地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临夏县漫路乡漫路中心小学里,身着统一服装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开心地滑滑梯、玩跷跷板。

  “原先办学条件很差,只有两排平房和最基础的教学设备,老师和学生都留不住。”教师管秀珍说,刚参加工作时,学校还是平房,住宿和工作条件都不好。

  2014年,临夏县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漫路中心小学新建了教室和塑胶操场,配齐了电子白板、实验室、电脑室等多功能教学设施,解决了教师生活用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现在,漫路中心小学已发展为集幼儿园和小学于一体的综合学校,学生多来自漫路乡周边村庄,且数量逐年增长。

  在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已经成为我省很多地区解决农村孩子“入园难”的主要方式。

  在临洮县后地湾小学,记者看到新翻建的校舍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塑胶操场干净漂亮,有些孩子正在打篮球、踢足球。

  “借助建设脱贫攻坚示范村的机遇,学校各方面条件改善明显。学校现有幼儿园学生9名,占地300平方米的室外幼儿园活动场地1个,幼儿大型玩具滑梯2个,饮水机、消毒柜、小型儿童玩具等配备齐全。”临洮县后地湾小学校长任生顺说,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教学资源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持续实施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有效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强化了学前教育运转保障,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了保教水平。2019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57%。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为缓解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现状,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特岗计划”、中小学教师转岗、巡回支教、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补充幼儿园教师,对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按每月不低于4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使农村幼儿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到2019年底,幼儿园教职工数达到了7.15万人,有效缓解了幼儿园师资紧缺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孩子上学是农村地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上好学是他们最美好的期盼。只有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教育精准扶贫才算达到目的。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清水县秦亭镇秦亭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正在进行,老鹰捉小鸡、舞蹈排练,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乡村少年宫’活动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开展了8年,组织了美术、舞蹈、手工制作和经典诵读等12个社团,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均衡发展。”秦亭学区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雷小平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秦亭中心小学是一所非全寄宿制完全小学,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592人,其中住校生178人。在2020年6月新建成的“关爱儿童之家”,来自不同年级的孩子正在观看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这里是为父母都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学生专门建立的,每周四开放,这学期有65位儿童。”张自芳老师说,“关爱儿童之家”的建成,搭建了留守儿童同父母之间加强联系的平台,为孩子们阳光、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年级的党旭是住校生,父母平常都在外地。通过视频,他向爸爸妈妈告知自己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这次考试考了第二名,爸爸妈妈听了特别高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党旭说。

  记者从徽县教育局了解到,长期以来,由于山区教学点师资力量缺乏,一个老师经常要负担起全校的所有课程。2017年,为了让山区儿童享受更好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徽县引进了“教育+互联网”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由上海“微三公益远程教室”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专门负责一个片区所有学校的专业授课。并建成由“乡村师资+县市师资+微三公益社会师资”的三级师资配备,平台采用双师配置,专业教师负责在远端授课,本地老师负责在现场辅导学生,实现了资源共享,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促进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在电脑桌面上空白处单击右键,通过‘新建’,是不是可以新建文件夹或者文档?”在徽县大河店镇黑沟小学,记者看到教室黑板上方的电视大屏里,来自上海的志愿者老师正在通过视频给学生们教授电脑操作。孩子们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聚精会神地听讲。这样的网络课堂,给乡村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我省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统筹义务教育领域工程项目,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县域内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保障了农村学生稳定上学、就近入学。

  为消除大班额,全省各地政府多管齐下、综合施策,2019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降低至2.05%,66人以上超大班额比例降低至0.11%,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成效明显。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70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

  “学校要办好,教师队伍要好,教研队伍要好。教师的成长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陇西县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加强县域内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合理交流调配,让更多城里优秀教师去乡村学校锻炼,乡村教师到城里学校跟班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全县教育水平。

  清水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甘赟说,县里严把教师准入关,不断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多渠道补充教师数量,全县教师学历合格率和任职资格合格率实现“两个百分百”,队伍建设“量”的基础不断夯实,通过深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了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进一步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为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清水县以每月300元标准核发班主任津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至每月不低于400元,职称评聘进一步向乡村教学一线倾斜,乡村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不断增大,乡村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张掖市通过不断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和支教、走教力度,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短板。对乡村教师在培养培训、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倾斜等政策待遇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督促各县区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加大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逐步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

  相关资料显示,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偏远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超过1000元。近3年,通过特岗、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等项目补充乡村教师2.3万名,国培省培、教师能力提升等项目培训乡村教师42万人次,安排8所师范类院校对口17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支教”,解决薄弱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通过实施“温暖工程”和“周转宿舍工程”等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深度贫困县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48万名师生采暖和6.6万名教师住宿问题,教育教学、生活住宿环境不断改善,老师能留住了,师资力量夯实了。

  杨勇是通渭县襄南镇襄南学校的一名老师,平常大部分时间住在学校,说起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他感慨地说:“以前的宿舍没有暖气,冬季取暖很不安全,周转房建成以后,住宿条件变好了,而且老师集中住在一起,可以交流业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全面夯实师资力量,几年来,全省顺利完成8期农村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通过“特岗计划”累计为贫困地区补充教师32558人,通过“三区”支教计划选派9390名优秀教师到“三区”学校支教。着眼于让乡村教师“留得住”问题,甘肃不断提高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月标准达到400元以上。全省累计下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15.86亿元,近16万乡村教师受益。

  “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不失学,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张掖市各县区学校协同公安、乡镇、村社等各方力量,通过“进学校盯清人数、进家庭盯清人头、进村社盯清去向”,对辖区内适龄少年儿童就学信息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及时发现疑似辍学学生并采取控辍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学生失学辍学。

  在保障所有困难家庭学生有学上的基础上,徽县对无法到校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由各学区送教教师进行基础特教知识培训学习,并逐步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籍和学生档案,让他们也享有了上学的机会。

  近年来,我省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省教育厅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机制,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抓劝返,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工作盲点,逐个堵住工作“漏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劝返复学256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43人,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失学辍学。

  针对控辍保学难度大、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总体弱、教育质量相对低等突出短板问题,甘肃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夯基础、补短板。针对劝返回校学生,根据其辍学时间、学习能力、年龄大小等实际情况精准分类,采取随班就读、单独编班、职普融合多形式多途径保学施教,专门编制辅助教材,探索形成了劝返复学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

  为确保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全省教育、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调配合,构建控辍保学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先后开展劝返复学、规范脱贫攻坚户籍登记管理、违法用工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依法保障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截至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

  为保障随迁子女按时入学,我省各地认真落实“两为主、两纳入”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9%以上。2019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8.1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43%,其中兰州市已妥善解决了15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此外,我省还构建起了精准到人的“应助尽助”体系,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全过程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专门对4类贫困家庭非寄宿制学生按寄宿生50%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对甘肃籍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每生每年免除2000元保教费,对部分偏远地区学校寄宿学生和走教教师发放交通补助,筑牢了阻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祝:农业科技培训助推农村振兴 天祝:农业科技培训助推农村振兴
  • 【陇拍客】张掖甘州:野鸭戏水欢 寒冬添暖意 【陇拍客】张掖甘州:野鸭戏水欢 寒冬添暖意
  • 【陇拍客】甘肃民乐:赶编“中国结” 喜气迎新春 【陇拍客】甘肃民乐:赶编“中国结” 喜气迎新春
  • 致敬!人民警察 致敬!人民警察
  • 【剧评】根深才能叶茂——评民族舞剧《彩虹之路》 【剧评】根深才能叶茂——评民族舞剧《彩虹之路》
  • 【视点】定西,秦腔成长的地方 【视点】定西,秦腔成长的地方
  • 甘肃:扶贫小车间 拓宽致富路 甘肃:扶贫小车间 拓宽致富路
  • 甘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报道之二 新型主体龙头带动兴产业 甘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报道之二 新型主体龙头带动兴产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图解|@甘肃人民 接种新冠疫苗注意啥?
2   天祝:农业科技培训助推农村振兴
3   教师黄建华捐资助学情暖山乡
4   崇信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筑牢发展
5   张掖肃南牧民“新年喜事”:羊羔“住暖
6   中国首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首飞成
7   酒泉肃北举办民族手工艺品培训班
8   天水:电网“智慧大脑”上线
9   白银:发还被骗车辆 为民挽回损失
10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礼物”—
11   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揭牌
12   酒泉: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评估
13   【陇拍客】张掖甘州:野鸭戏水欢 寒冬
14   来兰办年货不慎丢失提包 兰州公交司机
15   80岁“模特奶奶”李玲 她“精致到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