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冬季谨防“情绪感冒”
原标题:【心理门诊】
冬季谨防“情绪感冒”
董宁
进入冬季后,人的精神和情绪也容易“感冒”。据各大医院的心理科统计,冬季各医院抑郁症的门诊量都显著增加。抑郁症可谓最严重的“情绪感冒”了,而一般的“情绪感冒”,只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忧伤、悲观、焦虑、食欲降低、睡眠质量下降等。
为何冬季容易出现“情绪感冒”?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几乎都与冬季特有的气候有关。
昼短夜长的冬季,日照时间的缩短,这是“情绪感冒”的主要诱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和初秋,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冬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从而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花木凋零、草枯叶落的冬季景致,也容易使人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其实,人的这种感觉在秋季就已经生成了,“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宋代词人柳永在秋季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只不过到了冬季,寒蝉都不见了,骤雨也少有,多是绵绵冬雨和黑沉沉的天幕。冬季充满寒意的气候,以及由这种气候造就的物候现象(枯树,荒草),容易诱发多愁善感者的“情绪感冒”。
据医疗气象专家研究,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低温抑郁症”。
此外,冬季的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许多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动脉硬化症)均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病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冬季又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里就把冬季视为一个“坎”,总怕自己过不了冬天,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怎样预防或减轻“情绪感冒”症呢?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当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而对一般的患者,不妨采取以下几种“绿色疗法”:
室内增加光照和温度。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而在气温较低时,尽量打开室内的增温设备,以预防“低温抑郁症”。
冬季外出,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同时,经常在室外做一些健身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从而不在意荒凉景物和寒冷天气,调动健康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情绪感冒”既然也是一种“情绪病”,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冬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积极治疗慢性病。冬季气候会加重某些病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医疗方案、药物种类或剂量,同时注意防寒和改善居室气候,以消除或减轻不利影响。老年人也要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心胸开阔,减轻植物神经的紊乱。
相关新闻
- 2020-12-01甘肃医卫丨冬季来临,这些疾病要预防
- 2020-11-24【家庭保健】冬季谨防暖气病
- 2020-11-24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出提醒: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疫情防控不可松懈
- 2020-11-04甘肃省疾控中心详解秋冬季5种疾病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