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百业 “粮仓”变“农仓”
原标题:农业兴百业 “粮仓”变“农仓”——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记者 闫慧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庆阳农业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分散走向集约,由粗放走向精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艰辛探索历程,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庆阳的立市之本、富民之基,更是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一县一业、一县一品”, 瞄准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3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
突出主导产业培育
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我市南北地域差别较大,塬面、山区、川道的农业适宜性特点显著,产业发展的传统和基础各不相同。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产业培育不足,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迫在眉睫。
“十三五”以来,全市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从优化产业布局入手,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总体思路,突出发展“羊牛猪鸡、果草菜药”8大主导产业,形成“四区四带”产业布局。重点打造肉羊产业集群、苹果产业集群、饲草产业集群、肉鸡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肉牛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七大特色产业集群。
肉羊产业集群以环县、华池、镇原、庆城等北部4县为重点,大力推广“环县模式”。
从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有机肥料、冷链物流、科研检测、自繁自育、终端销售各环节入手,建基地、育龙头、强品牌,培育专业村和自养户,打造产业联合体。
在龙头企业中盛农牧、庆环制种、中天羊业的带动下,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多方支持,持续推进千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实施。产业前端建办千只湖羊标准化扶贫示范社和“331+”湖羊合作社686个,建成庆城驿马、华池山庄等万只湖羊种羊繁育场13个,百只以上养羊规模户上万户,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750万只。
产业中端建成环县中盛100万只肉羊屠宰线、宁县绿丰农牧30万只肉羊屠宰线、镇原新静原30万只肉羊屠宰线,全市肉羊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75万只。
产业末端开发建设庆阳肉羊产业化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肉羊产业全程视频管理和质量可追溯。庆阳肉羊、环县羊羔肉入选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十佳羊肉品牌”,畅销全国,远销海外。
如今,以肉羊产业集群为样板的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统筹前后端、上下游,产前、产中、产后协同链式开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前端抓优良品种引进繁育;产业中端抓标准化规模种养;产业末端抓加工营销。同时,探索“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附加值。
科技驱动引领变革
构建智慧生产体系
着眼培育发展七大特色产业集群,我市全面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推进“三个强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把装备配套作为发展动力,把人才服务作为基本支撑,着力提升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
苹果产业集群以西峰、庆城、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为主,在69个乡镇重点布局,形成“一核两区”产业带。“海升模式”“西农技术”的推广示范,不仅为庆阳的苹果产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实现了全国苹果产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在宁县累计投资8.4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重点推广以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构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为主的“三高五化”集成技术。
依托龙头企业引进荷兰等国外优质脱毒种苗,建成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矮化自根砧优质苗木和脱毒苗木繁育基地4600亩,供苗能力达到1300万株,实现了苗木供应本土化。推广应用防冻防雹系统、矮化密植格架系统、水肥一体化施用系统、管理智能控制系统等果园配套高效管理设施,果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总投资2.5亿元的庆阳海越冷链基地及分拣线,是全国最大的苹果分拣包装线,也是国内首条流水式输送分拣线,每小时可完成20吨苹果的分级和包装。作为我市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庆阳苹果产业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目前,全市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77万亩,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年产量接近120万吨,年产值超过50亿元,果库贮存能力近50万吨。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引领,全市按照“一个技术创新平台+一个产业技术体系+一个技术指导服务团队”的模式,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成立庆阳苹果、肉羊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团队,把脉产业方向,破解技术瓶颈。招录吸引100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担任养殖场场长、合作社经理和种养基地技术员,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创新模式全域推广
构建联动经营体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全域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加快构建经营体系。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产业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扩大产业规模;完善社会服务,提升产业效益。
按照“县县都有龙头企业落户、业业都有龙头企业引领”的思路,引进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5家。重点支持肉羊产业中盛农牧、庆环制种、伟赫乳业,苹果产业海升、正洋、居立,生猪产业正大集团、东方希望、雨润集团,肉鸡产业福建圣农、秦达禽业,以及饲草产业荟荣、民吉、南梁缘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紧盯“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加入合作社”的目标,建办合作社7825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644个,基本实现了种养产业全覆盖。发展“331+”湖羊养殖合作社686个、苹果种植经销合作社918个、生猪养殖合作社612个,带动农户20.1万户,其中贫困户8.07万户。
“331+”产业扶贫模式让企业引领致富有“劲头”,合作社服务群众有“干头”,农户发展产业有“奔头”,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铺好路子。
肉鸡产业集群以镇原县为核心区,以福建圣农集团1.2亿只白羽鸡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已建成19个肉鸡养殖场和3个种鸡场,日屠宰量达到12万只。生猪产业集群以西峰、宁县、正宁县为核心区,引进正大集团、东方希望集团两户大型龙头企业。采取“能人领建、正大代建、公司帮建”三种模式,规划建设100个“331+”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投资40亿元建设的200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全产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面覆盖”的思路,我市不断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乡一社”标准,建办农机专业合作社225个,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收、贮、运机械化服务。组建动物防疫、植保机防、劳务用工、运输销售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引进5家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险承保,25个品种纳入保险范围,探索推广肉羊自然灾害和目标价格双保险,试点推广苹果期货保险,累计签单保费2.28亿元。
在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下,庆阳市已初步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昔日的“陇东粮仓”正华丽转身为“陇上农仓”,农业兴则百业兴,庆阳经济腾飞将迎来历史性的新机遇。
相关新闻
- 2020-10-12庆阳力促农业产业延链增效
- 2020-08-05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庆阳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综述
- 2020-08-03合水县农业农村局 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2020-05-18宁县 农业保险为农户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