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马海龙”,脱贫路不同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 题:两个“马海龙”,脱贫路不同
新华社记者 程楠
过去,“不适合人类居住”就是“95后”东乡族小伙马海龙所住山沟的“标签”,他一度认为这就是命。而在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陇中山区,另一个名叫马海龙的年轻人也曾经这么想过。
在东乡族小伙马海龙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光秃秃的梁峁把30多万群众阻隔在大山深处。
在他家居住的布楞沟村,山旱地广种薄收,行路、吃水、住房等都曾是大难题。
房前是山,屋后是山。一样的日升日落,不同的穷困光景。
这是8月22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90后”青年马海龙家住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村里人被“分割包围”在几条烂泥沟里,挂在梁峁上的薄田产量一直不多。
村里人吃得糙,住得孬。
原来,马海龙家仅有两间破屋,夏季漏雨,冬天透风。他早习惯了蜷在炕角学习。
贫困程度虽相似,但精准施策却各有侧重。
7年来,东乡县启动系列帮扶措施精准“把脉”,将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惠农贷款等“小水滴”汇集成产业发展的资金池。有关单位捐资数千万元修起的硬化路通到了布楞沟,清洁的自来水也顺利入户。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布楞沟村折红二级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手握惠农贷款,住上新房的马海龙终于能“沟里养羊,沟外贩羊”。这两年,他还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做了主管,把家乡特色食品油馃馃销往山外。
如今,布楞沟也从“穷出名”的小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摘帽村。
最近,作为甘肃最后8个未脱贫县之一,东乡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元古堆,另一个马海龙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2012年,苦读多年的马海龙终于能到省会兰州的大学念书“圆梦”。
此后,家乡的新事一件接着一件。在政府和相关单位帮扶下,烂泥沟“退休”,硬化路“上岗”。挑水扁担进了陈列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新建的小学、卫生室、敬老院等拔地而起。
2013年夏天,政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援建的5间新瓦房,终于让马海龙一家安居。只要放假回家,马海龙就扫院擦窗,拾掇卫生。现在,马海龙已是渭源县第二中学的一名教师。今年初,渭源县已正式脱贫摘帽。
目前,甘肃已动态消除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空白点”已全面补齐,有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入新居。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任燕顺介绍,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后,甘肃将继续做好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等工作。(完)
相关新闻
- 2020-11-27能人返乡 带富一方——甘肃省岷县脱贫致富见闻
- 2020-11-254.5万平方公里大草原实现“全域无垃圾” 甘南以环境治理推动脱贫奔小康
- 2020-11-23甘肃"脱贫密码":多部门协同"作战" 村民总动员"不掉队"
- 2020-11-23苦瘠不再,新程已启——写在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