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环保世纪行】让碧水清流常伴
原标题:【陇原环保世纪行】
让碧水清流常伴
11月9日至10日,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在康乐县、和政县就当地水生态修复及治理情况进行集中采访。
来到康乐县胭脂湖公园,潺潺流水碧波荡漾,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游人漫步其间,鸟儿在此歇脚。夜晚的胭脂湖公园,更是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成为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几年前,这里河滩裸露,河道里淤泥堆积、垃圾成堆,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河道,到了夏天恶臭难闻……”回忆起过去的情景,在公园散步的当地居民直摇头。
洮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洮河康乐段由胭脂河、中砥河和苏集河3条水系汇成三岔河,是康乐县重要的水源地。多年来,洮河康乐段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填占河道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城区防洪排涝安全,也造成了大量内源污染。为从根本上改善县城自然生态,提升洮河康乐段水质,2016年,县里按照“恢复生态面貌、保障县城安全、打造县城景观、提升县城品位”的理念,实施了康乐县三岔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
“经过历时4年的建设,项目区形成了6级基本连续的蓄水景观湖区,蓄水区总长3.3公里,新增景观蓄水面积24.95万平方米,蓄水量26.65万立方米,增加生态绿地5万平方米,城区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在促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旅游县城形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康乐县水务局副局长胥国明说。
据了解,项目区内建成的胭脂湖公园于2018年8月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1300亩,绿化率达72%。
随着一阵微风吹过,红色、黄色的树叶飘落在绿草地上,这里种植的花草树木品种达到120多种,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见青”,不同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花海。
“从春到秋,各色花卉竞相开放,公园有旅游观光区、快乐生活区、七彩童年区和健康运动区,全家老少来了都能玩。早上来跑跑步,晚上出来散散步,看看灯光秀,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景色。”当地居民丁广进说,如今水质变好了,生态环境改善了,有时候还能见到鸳鸯、白鹭等以前不常见的鸟类。
如今,康乐县城形成了一幅城中有园,林水绕城的美景,使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水美河清,既留住了鸟语花香,也赢得了百姓口碑。
11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和政县松鸣岩镇,青山环绕,蓝天白云下,只见大南岔河在冬日的暖阳下,泛着清清柔波。河岸边,白色和紫色的羽衣甘蓝层层叠叠的叶片上,虽已落了厚厚一层冰霜,但仍色彩鲜艳,为严寒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大南岔河发源于太子山,全长55公里,属洮河的二级支流、黄河的三级支流,临近松鸣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曾经的大南岔河,由于群众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在河道内乱采乱挖,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和政县围绕大南岔河河道卫生、水质改善和污水处理等开展了一系列扎实工作,大力实施大南岔河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起了液压翻板坝,疏浚河道,加固河堤,修建了沿岸步道,筑起了浮雕景观墙,打造了一条绚丽多彩的河岸风情线。
和政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海军说,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乡旅游整体品位,提升了景区品位与档次。
今年7月,松鸣岩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主要收集松鸣岩镇15个大小排污口污水,污水处理厂严格排放标准,有效利用水资源和改善环境治理,镇区及周边村庄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生态环境变好了,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增多了,当地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及出售旅游商品和发展观光产业等方式,开启了致富之门,获得了好的收益。
清流漾漾,幸福绵绵。如今,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20-07-15洮河清流浇开幸福花 ——引洮一期工程助力安定区脱贫攻坚见闻
- 2020-07-06坚持生态优先 守护碧水清流——天水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 2020-07-05坚持生态优先 守护碧水清流——天水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 2020-07-05坚持生态优先 守护碧水清流——天水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精彩推荐
- 甘肃文旅集团入股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景区
- 小学生体验科技如何为食品药品“保安全” 增强舌尖上的安全意识
- 村庄美了 产业多了 日子好了 ——卓尼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掠影
- 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器”和“减压阀”作用 兰州市18户企业领取稳岗返还资金2.48亿元
- 甘肃省出台方案解决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难题 明年底实现275项高频业务“省内外通办”
- 唐仁健主持召开甘肃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 林铎在甘肃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兰州榆中县:智慧监管护航 让“村头宴”成为“放心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