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白银:特色产业“富”了中川人

20-09-03 09:54 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特色产业“富”了中川人

  记者 贵富堂

  初秋时节的会宁县中川镇,极目望去,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处处弥漫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气息。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做实以蔬菜种植、牛羊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让农民鼓起了腰包,让乡亲们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生态致富的道路。

  走进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塑料大棚,有序地沿着地头伸展,颇为壮观。西红柿大棚内,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了头,色泽诱人。一口咬下去,口感细腻,齿颊留香;走进西瓜大棚,将要枯萎的瓜蔓从侧面展现出了这里的应季西瓜已经卖到了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

  中川镇党委书记李强指着正在装西红柿的大卡车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西红柿两天就能装一辆大卡车,现在一斤1。2元,一个大棚一年的产量是1。1万斤,按照市场行情一年下来也能有个50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这比起以前种玉米、洋芋收入高了不少,大家真正尝到了现代设施农业带来的甜头,都感觉日子更加有盼头了。”

  蔬菜产业园不仅让村民们有了致富产业,也让一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王思雄是本地人,记者见到时,他正骑着三轮摩托车帮着往大卡车上转运已经装箱的西红柿。他说:“我现在给合作社的老板打工,一天有接近200元的收入,真的是不少了!”

  同样,今年51岁的王淑霞也在家门口的蔬菜产业园内找到了打零工的活。她告诉记者,一天摘西红柿也能有个80元的收入,虽说不多,但好在能就近务工,既方便照顾家里,又可以挣钱养家,真是一举多得。

  据了解,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的2000座塑料大棚分配到了500户贫困户,其中自种贫困户152户,代种贫困户348户,务工贫困户324户1399人。其中,梁堡片区的粉丽1号西红柿,种植规模284座,每座大棚产量1万斤,目前已售出6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上海江桥蔬莱批发市场。无籽西瓜种植规模达373座,每座大棚产量3000斤,目前已售出32万斤左右,主要销往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北京等地。中川片区的辣椒种植规模96座,每座大棚产量4000斤,目前已售出34万斤左右。

  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内蔬菜产销两旺,而同样在中川,蔬菜种植户姚祖玉也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致富梦。

  姚祖玉家住中川镇中川村线庄社,是2013年的建档立卡户,2015年脱贫。如今儿子在外务工,儿媳在县城陪孩子上学,老婆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铺。姚祖玉则在自家的地里弄了4座蔬菜大棚。

  “这4座蔬菜大棚是政府投资搭建的。这两年我都选择了种植圣女果,收益非常不错。去年,圣女果是订单种植。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合作社提供苗子和种植技术,后期联络大客商统一收购,4座大棚纯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以上,这与以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收入相比就是天壤之别,而且每年还能够享受到政府发放的产业补贴2500元。今年,我也已经有了两万多元的收入。”姚祖玉说。

  看着大棚内挂满枝头的圣女果,姚祖玉非常高兴,直夸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好。“这些年党和政府处处为老百姓的生活和幸福着想,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了大力气,在发展产业、住房改造、自来水入户、硬化道路、医疗保障等方面变化很大,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姚祖玉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好。

  蔬菜种植只是中川镇群众的致富“法宝”之一。在中川,养殖业也搞得风生水起,已成为当地人增收的一条“牛”路子。

  “会宁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养牛历史悠久,遍及各个乡镇。中川镇是会宁降雨量较多的乡镇,年降雨量约400至450毫米,各类植物非常繁茂,相对应的饲草料也比较充足,这为发展肉牛养殖提供了条件。”中川镇党委书记李强介绍说。

  为了利用好地域优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川镇结合全镇实际,因户因人施策,充分发挥养殖产业优势,通过项目和信用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扶持,把发展养殖产业作为全镇农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了加快养殖步伐,壮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由全镇养殖能手和养殖大户带头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分散养殖户入社,壮大合作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服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销售,提升产业效率。

  家住中川村米峡社的王耀升家里有4口人,由于多年来给孩子治病,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5年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后,王耀升引进了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头,2019年引进安格斯肉牛5头,一次性享受引种补助2万元,并每年享受2500元的达标补助。2019年出售3头牛,收入3万元,现存栏11头牛。因为养牛,王耀升家于2019年脱了贫。

  “以前只靠玉米和洋芋等传统农作物,种地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也就1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挺难的。自从2015年养牛后,我的收入就实现了翻番。”王耀升说,“现在通过种地,解决了草料问题,让牛有了吃的。而通过卖牛,一年收入也有了保证,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家里修起了新房子。”

  和王耀升一样,家住中川村田岔社的杨文斌自2015年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后,引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头,2018年引进3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一次性享受引种补助15000元,并每年享受2500元的达标补助。2019年出售3头牛,收入3万元,2020年已经出售1头,收入1。1万元,现存栏9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5865头,孵化出的甘肃金铃养殖有限公司等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殖合作社和日渐成熟的农户自养模式正在稳健发展壮大。

  良田沃野织锦绣,产业兴旺富乡亲。如今的中川,一派丰饶景象,到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热潮,充满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口蹄疫疫苗从兰州走向全国 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口蹄疫疫苗从兰州走向全国
  • 兰州:科技企业发力新材料 避免关键时刻“卡脖子” 兰州:科技企业发力新材料 避免关键时刻“卡脖子”
  • 临夏康乐八松乡:一个能与金色桦林亲密接触的生态景区即将全面开放 临夏康乐八松乡:一个能与金色桦林亲密接触的生态景区即将全面开放
  • 瓜州非遗入驻张芝文化艺术节 瓜州非遗入驻张芝文化艺术节
  • 陇剧《假婿乘龙》亮相黄河之滨艺术节分会场 陇剧《假婿乘龙》亮相黄河之滨艺术节分会场
  • 兰州市三年提升改造60条小街巷 长效管理927条小街巷 兰州市三年提升改造60条小街巷 长效管理927条小街巷
  • 关爱心灵 共筑未来 兰州市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成立 关爱心灵 共筑未来 兰州市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成立
  • 兰州草场街街道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 兰州草场街街道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口蹄疫疫苗从兰州
2   兰州:科技企业发力新材料 避免关键时
3   临夏康乐八松乡:一个能与金色桦林亲密
4   创作大家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访词作
5   瓜州非遗入驻张芝文化艺术节
6   微雨探古槐 ——平凉市崇信县“华夏古
7   陇剧《假婿乘龙》亮相黄河之滨艺术节分
8   甘肃省农科院推进制种玉米绿色防控技术
9   “疫情后时代文艺创作传播对策研讨会”
10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4日奏
11   玛曲阿万仓:绿草生金
12   白龙江畔缚“苍龙”——甘南州舟曲县江
13   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 什
14   【政策问答】甘肃省失业保险惠企便民政
15   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回归故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