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一个小站的温暖与坚守
村民到文县公路段玉垒养管站避险
本网记者 宋芳科
“多亏了站上为我们提供一个避险场所,还为我们这些老人腾出了宿舍,要不然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度过这段难捱的日子,太感谢你们了。”8月21日,即将离开文县公路段玉垒养管站搬进救灾帐篷,何家坪新村65岁的村民张学福握住管养站站长袁兴平的手不停地感谢,感谢在他们失去家园之际,站上还能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让大家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而事实上,袁兴平的家也在这次暴洪泥石流中遭灾,村庄的后山随时都可能塌方。
低洼处的农田房屋被淹
8月17日,陇南文县雨越下越大,到了中午,就有村民陆续赶到养管站避险。
袁兴平说,他们站所在的位置地势相对较高,下午就有上游形成堰塞湖的消息传来,考虑到群众安全,他们赶紧腾开办公室和宿舍接纳群众,将家处在地势较低处的70多名村民全部安置进来。
小站并不大,很快,暴洪泥石流导致的灾害就让小站断水断电没信号,70多名群众全部到来已经有些拥挤。为了让大家安心生活,站上拿出备用发电机发电,在那个漆黑的夜晚,让小站成为一道温暖的光。
袁兴平说,70多名群众在站上避险,地方肯定紧张。不过他们不怕添麻烦,都是受灾群众,黑夜冷雨让他们去哪里?
于是,袁兴平和站上职工把自己的宿舍腾开,让村上老人、小孩居住,其他人都在办公室凑合。看到小站的这份诚意,附近的村民主动将自家的被褥拿到站上来,还给避险的群众送来饭菜。
公路遭遇塌方堵塞严重
何家坪新村67岁的村民杨成慧说,站上把最好的房子让给他们这些老人、孩子住,他们内心也过不去,站上的职工当天下午抢险救灾一直很忙,晚上还没有个安稳睡觉的地方。
杨成慧说站上忙,除了袁兴平和职工们忙着用铲车推开道路疏散群众,还开着铲车将村上的一位急需救治的病人送到了乡卫生院。
群众住满了小站,在办公室的袁兴平一点睡意都没有,这并不是他挑床,而是他家所在的余家湾村也山体开裂随时有塌方危险。
一夜未眠,8月18日一早,袁兴平和同事们奔赴抢险一线,一路往碧口,一路往文县,两路开工为打通生命线而努力。
虽然在脑海里已经有了各种画面,但是在路上,他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路上到处是泥石流、塌方,路基缺口、垮塌。昔日的美丽的公路千疮百孔。昔日的清山绿水,现在浊浪翻滚、山上泥石流落下的地方,如青山上的一道道黄色的抓痕,满目疮痍。
袁兴平说,8月18日晚,他们公路段技术员李钢和马博翻山越岭走了一天和他们汇合,这时他们才知道玉垒乡通往文县的道路塌方、路基缺口有20多处,所以更不能有一丝懈怠,必须全力攻关。
8月20日晚9时30分,碧口到文县的公路全线打通,在玉垒奋力自救的袁兴平和同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还不是庆祝的时候,后期的道路管护非常重要,塌方体随时都有再塌方的危险,重点路段必须有人驻守提醒,保障救灾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K623-K624梨坪至镜湖湾路段经常会遇上塌方、落石严重,最恼火的是K627马家沟漩滩段,山体陡峭,雨后山上落石太多,装载机抢险非常危险的,运气不好,随时都有危险。”玉垒站职工赵金平说,22日下午,玉垒坪村上的一辆小车,开车通过此处,安全员郭明银看到有落石的迹象,赶紧拦下,让司机倒退出去,刚退出去,塌方就下来了,把司机吓得不轻。
抢通公路后继续值守巡逻
“我们的家面临巨大的灾难,辛辛苦苦建立的爱巢毁于一旦,何去何从让人心酸。亲朋邻右难舍难丢,一顶顶蓝色的帐篷只是临时救命的场所。”直到8月23日,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到安置帐篷,袁兴平才有时间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袁兴平的家在这次灾害中,受到毁灭性的损伤。村后的山体裂缝有1米多,随时有滑塌的可能性,全村人都被政府安置在安全地带,住在救灾账篷里。在打通文县至碧口“生命线”,抢险工作告一段落后,袁兴平才顾得上回家看看,当看昔日温暖的家无法再居住,他的心里不由得一阵伤心。
如今,面对家里的现状,袁兴平说:现在都想通了,好歹一家人能平安的在一起,这比啥都重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受灾群众住进救灾帐篷安置点
村委会人员勘察袁兴平所在村庄后山的山体裂缝
相关新闻
- 2020-08-28长图| 逆水而行,他们在防汛一线筑起最美风景线!
- 2020-08-28七秩薪传 东乡族自治县再普新章(图)
- 2020-08-28【关注陇南洪灾】中国石化甘肃公司向陇南文县捐赠价值20万元抗洪救灾物资
- 2020-08-28【关注陇南洪灾】武威市向陇南灾区捐赠救灾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