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三带”厚植张掖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时至盛夏,沐浴在张掖清晨的阳光里,一眼就能看到与蓝天相接的祁连山皑皑雪峰。作为张掖人民“母亲河”的黑河,一带碧波潺潺向前,两岸杨柳迎风、良田万倾。“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环绕中的甘州古城,因水而更添灵韵,因绿而生机勃发。新城区外的万亩荒滩和一处处废弃沙石料场,不经意间已变成了胡杨林、长青树林、彩叶风景树林。老城中待开发的一处处裸露土地,也被茵茵绿草所覆盖、片片花海所占领,郁金香、石竹、翠菊、矮牵牛……色彩缤纷,暗香袭人。通往七彩丹霞国家5A景区的213线、青海西宁的227线,沿路微地型起伏连绵、花树共生、高低错落、色彩各异,远处油菜花海无边、特色民居隐隐,串起了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情线,连成了张掖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带。
▲张掖城区北郊城市绿化航拍图
张掖拥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并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纵深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近三年完成营造林83万亩,修复“三化”草地170万亩,带动全市近三年每年造林面积达50万亩以上。建成大黄山高坡水源涵养林、黑河生态园、黑河生态带、隆畅河流域面山水源涵养林等多个高标准示范工程,形成了一批兼具良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突出景观效果的示范样板,全市国土绿化进程明显加快,自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绿色美丽的复合型生态走廊基本形成,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祁连山肃南喇嘛坪造林工程
▲祁连山肃南段生态修复工程
祁连山国家公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国家公园是国家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总面积7530万亩,其中张掖段面积2118万亩,占公园总面积的28.01%,占甘肃片面积的40.92%。近年来,张掖市始终把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天字一号工程”聚力攻坚,把全面加强保护、系统修复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放在事关张掖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生存与发展、事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举全市之力整治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按期完成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占全省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80%以上的张掖段整改整治任务。与此同时,严格对照《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目标任务,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张掖市“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规划(2018-2020)》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不断加大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累计投资41.24亿元,先后关停退出祁连山保护区内探采矿项目117项、旅游设施项目5项、水电站7座,36项水利水电项目,同步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19座引水式电站全部建设安装生态基流下泄设施和监控设备,在全省率先建成以卫星遥感技术运用为主体的“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保信息监控系统。整体搬迁祁连山核心区农牧民149户484人,实施封山育林5.2万亩、草原禁牧1571万亩,提前完成三年草原减畜20.63万羊单位任务。祁连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整治被国家督导组称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教科书”。如今,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生产经营项目全部退出,少了人为扰动,多了动物种群,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
▲黑河生态带甘州城区段造林绿化工程
▲黑河生态带甘州城区段造林绿化工程
黑河生态带——打造市民休闲健身的“城市后花园”。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张掖全境,季节性积水的河汊、塘坝、湖湾,清流潺潺,湖光山色,交映成辉。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恢复黑河沿岸“绿带贯通、林草护岸、绿化美化、林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为目标,按照“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以水系连通、生态蓄水、生态护堤、生态供水、生态绿化等工程和关键河段修建生态丁坝等导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黑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3.87亿元,治理河道43.2公里、排洪沟56.1公里,修建生态护岸26.4公里,新建分洪溢流堰1座、气动闸坝3座并形成水域面积1629亩的3个人工湖。按照因地制宜、以水定林和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原则,采取“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相结合的配置模式,完成人工造林4.06万亩,形成了健身步道全线贯通,休憩广场和观景平台点缀镶嵌,金叶大道、樱花大道、红枫大道、文冠大道、白桦大道、胡杨大道6条特色廊道相连,绿叶林、紫叶林、红叶林、黄叶林、蓝色湖五色相间的黑河生态公园。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在造林增绿、修复湿地、建园成景的同时,串联黑河沿岸生态景观,推进沿岸路网、林网、水系融合连通,在城郊区形成占地面积约4500亩由9个休闲广场、20余公里健身步道、1790亩绿化林地及2260亩水域组成的国家4A级芦水湾生态景区和占地3万亩的北郊国家湿地公园,黑河生态带被广大市民及游客赞誉为“天然氧吧”和“城市后花园”。
▲高台县高铁大道交通大林带
▲张肃公路甘州段交通大林带
交通大林带——构建高颜值的生态“绿色廊道”。张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我国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兰新高铁、G30连霍高速公路和国道312线、227线贯穿全境。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提升通道形象,按照“绿随路植、林景结合”的原则和“大通道、宽林带、多树种、多色彩”及“ 防护林、经济林、景观苗木相得益彰”的绿化规划思路,聚焦兰新高铁、连霍高速、312线、227线、213线等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坚持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相统一,栽植经济林与“造园”相结合、“防护林”与“景观林”相融合、重点生态工程与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相配合,重点打造了绿化面积3350亩的张肃公路绿色生态长廊水源涵养林、3150亩的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生态景观林、14万亩的丹霞通道生态景观林、经济林等一批高标准的“生态绿色走廊”。坚持把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作为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模开发、龙头带动的原则,突出发展优质梨、枸杞、杏等优势树种,积极发展文冠果、油用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带动全市新增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11.5万亩,累计达95万亩,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州区新墩镇双塔村美丽乡村
▲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美丽乡村
城市绿化带——扮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张掖古称“甘州”,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张掖市聚焦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按照“点、线、面”成体系、“常绿、乔木、乡土”有特色的要求, 采取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建景增绿等措施,围绕建设“畅通大道、景观大道、文化大道”,大力实施甘州城区G312线东、西出口、张大公路、张民公路、张肃公路出城口改造项目及G30高速东、西出口为重点的“八个出城口”改造提升和绿化项目,积极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一路一景、景观丰富”且充分体现“甘州古韵”“七彩丹霞”“丝路明珠”“大美祁连”“风情民俗”“金色田园”“热情沙漠”主题元素的“一路一景”城市道路生态绿廊,形成了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绿色空间。坚持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加快推进城区21处小公园小绿地建设、10个城市公园新建或改造、70块裸露土地绿化美化、12条新建道路绿化等城市造林绿化项目,大力建设城市“立体花带”和“生态绿岛”,有力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
▲城市绿化带高台县城造林绿化工程
▲城市绿化带临泽县城造林绿化工程
随着“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张掖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6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0.34平方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张掖大地落地生根,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张掖绿色发展的重要标识,天空蔚蓝、白云朵朵、空气清新、远山含黛、绿水静淌、城林一体、人景相融已成为张掖最亮丽的底色。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张掖时肯定说:“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这既是对张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也为今后张掖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张民公路甘州石岗墩段交通大林带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