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优势 主动担当作为 ——记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奋进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原标题:【新时代陇原职教改革巡礼】
立足特色优势 主动担当作为
——记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奋进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07年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是甘肃省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占地面积约28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70人,在校学生达8300多人。
长期以来,学院始终秉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三农三化’”的办学宗旨,坚守“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经典校训,坚持校地行企合作,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甘肃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实训基地、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2018年12月,省委书记林铎在学院调研时指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很广阔,要继续立足甘肃大地、忠实服务“三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他还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服务“三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校地合作
服务区域发展彰显农职特色
多年来,学院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农职特色,奉献了农职情怀,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学院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育成系列小麦、胡麻品种60多个,推广面积1.8亿亩,农产品直接转换服务“三农”效益上达30多亿元。育成的系列小麦和胡麻品种不仅在我省陇南、中部、陇东、河西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且在山西、河北、内蒙古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张金为代表的胡麻育种团队,育成了10个天亚系列胡麻品种。其中,“天亚6号”胡麻播种面积占全国1/3。以杨俊海为代表的小麦育种团队,育成清农、清山、兰平、兰天、兰引、甘育系列小麦品种52个。正在培育的“甘育8号”在第一年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试中居13个参试品种(系)第一位。以李怀德为代表的中药材育种团队,已筛选出一批黄芩、党参优异变异群体,并开展了多项栽培技术研究。其中“旱区党参秸秆覆盖绿色栽培技术”已形成栽培技术规程。以郭成芳为代表的农机技术创新团队,指导县乡企业开发苦荞茶、茶叶有机肥、自动加药器、太阳能干燥装置等8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设施,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
二是注重技术技能培训。长期以来,学院充分发挥农业类专业优势,坚持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基地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原则,全力实施职业农民素养提升工程。学院组建成立了农村政策法规、园林园艺、作物生产、畜牧养殖、市场营销、农业合作社建设等6大培训团队,坚持活跃在我省14个市州的培训点和田间地头。面向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开展中药材栽培、果树栽培、魔芋栽培、茶叶种植、土壤有机肥、特色农产品开发等种植技术培训;面向养殖大户、养殖企业、普通农户、县乡动物防疫检疫员等,开展肉羊养殖技术、饲料配制技术、养鸡技术、养猪技术、养牛技术、疫病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培训;面向园林绿化、花卉栽培等企业和农户,开展了绿化养护、苗木繁育、花卉栽培、艺术插花等方面的培训;面向食品加工企业和乡村特色食品作坊,开展食品工艺、食品营养、食品检测等方面的培训;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家庭农场管理、合作社建设运行、农业企业经营、市场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培训;面向乡村干部,以学院承办的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先锋讲堂’”为平台,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农村党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产品开发、产业扶持、精准扶贫、旅游服务、休闲农业、养殖种植、乡村文化等方面提升乡村党员干部素养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综合素质培训。
培训团队在做好学院安排的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省上有关厅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如以省级教学名师许开录教授为代表的培训团队,自2000年,先后参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等项目培训任务。
“十三五”以来,学院累计现场培训、实地指导职业农民及乡村干部29万余人次,网络在线培训覆盖全省1.3万余个村共计100余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校行合作
扩招学生培养走出新路
全国高职院校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科学研判,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农职院社会扩招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立足专业优势,确定招生方向。学院立足专业优势,确定了经济信息管理(乡村干部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作物生产技术(中药材栽培与加工、蔬菜栽培方向)、园艺技术(花卉、果树栽培方向)、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9个优势专业进行扩招。研究出台了全额免除扩招社会学员学费的优惠政策,同时与部分地方组织部门、合作企业签订“学院免除学费、地方政府与合作企业提供交通食宿费用”的联合培养协议。
二是精心谋划组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成立扩招工作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研究构建了“集中授课+网络教学+自主学习+岗位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分积累、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搭建了网络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了线上学习、作业测试、交流研讨、答疑辅导等过程性评价与线下理论笔试、岗位实践考核、技能等级置换学分等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内配外引,专兼结合”的思路,在校内选拔配备专业教师的基础上,聘请科研院所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能手137名,并在扩招专业学生中推行“双导师制度”,保证了教学质量;按照“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网络资源+活页式教案+专项实用技术读本”为一体的原则,开发教学资源;扩招班级中全面推行了“双班主任制度”,确保了扩招学生教学管理工作。
三是优化管理服务,送考送教上门。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统筹负责扩招学生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在全省设立9个职业适应性测试点和10个教学点,考教下点,送教上门,为9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48.5万元,全力资助经济困难学生。
学院两批扩招共录取4127人,超出省教育厅下达计划3827人,达1376%,使在校学生总数达到8423人,比上年增长了1倍,创下办学以来新高。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校企合作是企业与高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双赢模式。学院依托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进校地行企共建共享,有力推进了学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问题,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力。学院建成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成校企共建农作物生产性实训基地、食品安全检测与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园林园艺智慧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环境检测技术等4个现代学徒制专业;建成乡村振兴与休闲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省级职业院校骨干特色专业7个、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改扩建12个实训中心65个专业实训室,拓展校外实习基地135处。
尤其是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展,学院毕业生在省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校校合作
中高本一体化办学有效推进
校校合作可以发挥院校间的资源互补优势,是实施“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学院先后与35所中职、3所应用型本科协作构建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佳士特环境监测、中医康养技术与健康管理等2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2个协同创新中心;与天津轻工职院、江苏农林职院、江苏农牧职院等建立了东西部协作关系;成立了食品与环境检验检测、中医康养技术与健康管理等2个职教集团分会和3个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28所中职学校签订了11个专业的中高贯通培养协议,与5所中职学校签订“3+1”职教帮扶协议。
学院还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与新加坡、日本、乌克兰等5个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开展交流研讨,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技术技能对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与“一带一路”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留学生培养办学协议,招收4名留学生;建立了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进展顺利
学院自2017年8月定点帮扶文县玉垒乡筏子坝村和大山村以来,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立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扎实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产业培育;坚持因户施策、长短结合的原则进行帮扶,着力培养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扎实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
一是创新探索并推行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中药材和花椒、魔芋种植成为帮扶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是协调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培育。学院积极与中天大健康公司联系,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接洽,研发出桑叶茶、桑叶挂面等13个产品;组织校企合作企业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有机肥制作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会和捐赠肥料。
三是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开展帮扶工作。学院先后投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体党员帮扶结对户、助学金发放、房屋改造、合作社创办、农业保险和消费扶贫资金达60.88万元,协调争取配股资金52万元,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融资30万元。发放蜂箱300个,新建两座便民桥,扶持贫困户种植木耳8000棒。
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贫困户创业致富能力。先后选派12名专家到8个市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技扶贫达7000多人次,积极配合实施了“村村十件事,扶志扶智双提升”行动计划。
五是全力冲刺清零,补齐短板弱项。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不定期电话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定期进村入户看望慰问贫困户,紧盯11项到村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到户指标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一户一策”,切实解决基础设施短板、产业发展薄弱、群众收入渠道单一等问题,扎实推进了“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
面向未来,农职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继续立足甘肃,面向西北,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农科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把学院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产业急需技能人才的供给高地和助推区域经济改善民生的服务高地,为我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新闻
- 2020-08-06增效率 提质量 保安全 ——甘肃路桥马桥一标项目部以改革创新促项目建设见闻
- 2020-07-15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经营成本 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出台
- 2020-07-13甘肃省出台意见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支持人口和省市级事业单位向新区集聚搬迁
- 2020-07-11重磅!甘肃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