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定西: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 ——安定区脱贫攻坚工作扫描

20-07-31 16:19 来源:定西日报 编辑:洪煜然

  原标题: 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

  ——安定区脱贫攻坚工作扫描

  定西市安定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反贫困斗争首开先河的地方。“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多年来,安定区积极探索摆脱贫困、发展致富之路,在不断地努力下,最终奏响了幸福生活的乐曲,实现了全区人民同奔小康的梦想。

  2014年至2019年,安定区共退出贫困村174个,脱贫3.04万户11.05万人。贫困村退出比例为98.9%,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8%,减贫效果明显。2019年底,全区实现全面脱贫。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定区按照“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村户,紧盯脱贫标准,将工作力量、资源、精力向脱贫攻坚聚焦,全面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 文爱凤/文 牛小栋/影

  搬出大山 奔向幸福  

  大山,阻挡了人们出行的路,也挡住了农民发展的路。  

  搬出大山,换一种方式,探索一条脱贫致富的路,这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达成的共识。

  “居住大山好艰难,山大沟深不方便。地广人稀收入少,出山入川就是好。脱贫致富路子宽,幸福日子在眼前。”居住在鲁家沟镇将台新村的李敬宗认为自从搬出大山,生活就变了个样。

  2017年年初,李敬宗一家五口人只花了6万元,就从偏远的大岔村搬到了集中安置点,搬入面积有1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家从大山里搬出来了,人从山里人变成川里人了,那么土地怎么办,收入是否有保障,这是李敬宗等广大搬迁农户最担心的,他们有了“后顾之忧”。

  路是人走出来的。安定区委、区政府建设扶贫产业园,打造“搬迁经济”的决策,在将台新村扎根开了花,这一举措给李敬宗家在内的搬迁农户带来了发展商机,71岁的李敬宗和65岁的老伴还真成了“上班族”。

  “在大岔山上,洋芋、玉米啥都种,就是淌汗多、收入少,种地多、家里穷。”李敬宗对比着今昔收入账,“搬到平川里,收入多了,条件好了,日子红火了。”  

  新家出门不远就是蔬菜种植基地、制种基地、育苗基地,用工量大,李敬宗夫妇在那儿打工8个月就收入了2.5万多元。搬下来当年,李敬宗一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将台新村搬迁安置区不仅设施齐全、交通方便、信息畅通,而且随着富民产业的培育发展,村民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鲁家沟镇从将台至南川的狭长地带,有将台新村和台安新村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搬迁农户514户2406人。

  “这些从偏远山区搬迁下来的群众,基本脱离了原来耕种的土地,要解决他们‘稳得住’的问题,唯有务工!”将台村劳务合作社负责人张果一头联接搬迁农户务工人员,一头联接鲁家沟扶贫产业园和城区用工企业,架设起一条用工信息互通的“桥梁”。在张果的高效组织下,搬迁农户就近在家门口每天都有工可做,用工基地按照需求吸纳劳动力保证生产正常高效运转。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搬得来、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这是安定区委、区政府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目标和初衷,鲁家沟镇具体成功践行了这一目标。

  今年40岁的鲜少军,过去家住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鲜家湾,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为了有个好出路,很多人外出打工,剩下的人被严酷的自然条件拴得牢牢的。

  鲜少军下定决心要跳出这个“穷窝窝”。就在这时,一场雨差点把房子下塌了。鲜少军说,房子是不敢住了。怎么办?就在这时,香泉镇计划在陈家屲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按照区里的统一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补贴约3.27万元。房子由镇里统一规划设计,怎么建自己定。鲜少军和另外12户一起垫资建起新房,工程款等项目验收完毕、国家补贴到位后一次付清。

  新房子背后是一家高科技种薯公司,往前500米是大型草加工企业,学校、卫生院最远步行不过10分钟…… 

  “十三五”期间,安定区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6.1亿元,先后搬迁像李敬宗、鲜少军这样的贫困群众6146户约2.7万人。

  为了让广大群众“住砖瓦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用动力电”,安定区瞄准贫困村户,紧盯脱贫标准,全面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先后整合资金和争取项目投资26.93亿元,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入户工程7.8万户、建设集中供水点825处,实现了有需求农户自来水“应入尽入”;改造农村电网2635.3公里,受益8.44万户,实现了贫困村自然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119公里,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450公里,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115所、幼儿园123所,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5个,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   

  挪穷窝,更要换旧业。近年来,安定区委、区政府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投入资金17.3亿元,建成搬迁安置点660个,搬迁群众1.15万户5.2万人,加快了贫困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和城区聚集,切实改变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聚焦搬迁后续产业配套和稳定就业,在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马铃薯种薯扩繁、草牧产业、设施蔬菜等9个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合作经营、配股分红等收入,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保障就业 实现小康

  发展产业 鼓起腰包  

  站在安定区宁远村高高的山顶俯瞰,层层梯田美丽如画,绿油油的马铃薯正开着白色的花儿。微风轻拂,袭来淡淡清香,令人陶醉其中。

  安定区甲天下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杨晓霞用手指着层层梯田里长势旺盛的马铃薯,微笑着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今年才改造完成的宁远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千亩基地,你们眼前看到的这些马铃薯就是我们今年6月份覆膜点种的。”  

  走进安定区宁远镇宁远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十来名妇女正在给马铃薯锄草。正在锄草的张琴芳告诉记者,她今年55岁,是宁远村3社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农民,常年在安定区甲天下合作社联合社务工,如今已经在该合作社务工3年多了。

  “我们现在锄草的工资是一天100元,一个月下来平均可以拿到2700元左右。我们早上7点来上班,晚上7点下班回家,中午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有时候如果活干完的早,还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回家。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很方便。”张琴芳满足地说道。  

  “在安定区甲天下合作社联合社,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点种马铃薯、撒肥料、喷洒农药、锄草、挑选马铃薯,我一年下来可以挣到30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挣钱的愿望,真的挺好的。”同张琴芳一起锄草的王丽萍补充道。

  除了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的40000马铃薯之外,安定区甲天下合作社联合社还在宁远镇高河村、薛川村两村建立5000亩优质苜蓿示范基地,通过“流转+订单”的方式建立了2000亩青贮玉米基地。  

  该联合社常年雇用的劳动力有150人左右,实现了周边地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愿望。“今年6月份给工人发工资就花了700000元。”杨晓霞说道。

  从自给自足到产业培育,从实施“洋芋工程”到发展马铃薯产业,从建设“马铃薯之乡”到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安定区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打造了马铃薯产业新“高地”,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再到“小康薯”的“三级跳”。

  走进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记者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修有牛圈,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养着几头牛。

  李占武今年52岁,是窑坡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他已经卖掉了10头牛,获得了40000多元的纯收入。目前,他正打算再买进几头牛,“我养上三四个月就可以往出卖了,这样就可以从中获得一点收入。”他说。

  李占武的致富方式是通过购进牛犊,将其育肥出售赚钱,而同村的李崆山的脱贫方式与李占武略有不同。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政府给李崆山家发放了2头秦川牛,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目前他家共有5头牛,其中3头牛即将产犊。李崆山的媳妇告诉记者,她家去年卖掉了2头牛,收入了30000多元。除了5头牛之外,李崆山家还养有22只羊和20箱蜜蜂。

  说起今后的发展,李崆山媳妇说,“会将这次产的小牛犊中的公牛卖掉,将母牛犊留下来继续繁育,逐渐扩大养牛规模。”  

  窑坡村的村支部书记孙登云介绍说,该村有98户人家养牛,是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养牛产业村,“这几年通过养牛,不少人脱了贫致了富。”

  内官营镇锦屏村,全村14个社1042户人中,种菜户就有800多户,户均种菜8亩左右,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方面获得收入1万元以上。据了解,全村已修建翻新砖木结构房屋的农户占2/3以上,拥有电冰箱、电磁炉等时新家电的占95%以上,水暖床、电暖床替代柴草和燃煤烧炕的占50%以上,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占70%左右,有小车的农户近300户……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马铃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安定区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0万亩,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安定区共发展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831家(个),流转土地24万亩,带动农户39963户,其中龙头企业28家,3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887户,家庭农场达到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67个。

  同时,安定区在产业扶贫上建立新机制,按照“区有主体带动、村有增收产业、户有种养设施、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5.6亿元,大力扶持发展马铃薯种薯、基础母畜养殖、优质牧草、蔬菜种植和光伏扶贫等富民产业,176个贫困村共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5个。农民从马铃薯、草牧、蔬菜等产业获得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

  如今,安定区农民的腰包鼓了,日子甜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坚定了,他们的脸上绽放着马铃薯花儿般灿烂幸福的微笑,他们相信更好的生活还在后面……

  安定区口镇阳山村的李伟军、刘翠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在家搞养殖,小两口外出务工,2014年一家人脱了贫。今年受疫情影响未能外出打工,村里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去福州务工,高铁专列免费接、贫困户干满6个月就有1.35万元的补助,小两口一起赴福州务工。

  和李伟军夫妻俩一起,乘坐同一趟“福定劳务协作返岗专列”赴福州务工的安定人一共452人。定西市和福州市为他们提供“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直接到厂门的服务,全力帮助有外出意愿的劳动力及早返岗复工,实现就业增收。  

  裴军红是安定区团结镇庙川村人,父母身体都不好,爱人2013年做过心脏手术,不能出力,大女儿出嫁了,小女儿在团结中学读书。乘着东西部劳务协作这趟“春风”,他每年都利用农闲时间到福州务工。“出去3个月,可以挣一万元了。”裴军红说。  

  2017年以来,安定区共举办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班33期1510人次,举办了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洽谈招聘会63场次。向福州多批次组织输送劳动力12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2人,聘任东西部劳务协作协理员100人,招聘大中专毕业生43人在福州企事业单位就业,有效拓宽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稳定收入是防止返贫最有效的办法。我们村里,农业有保险,养殖方面羊只投放到户全覆盖,种植方面良种投放全覆盖,劳务产业基地就在家门口,还有一部分公益性岗位……贫困户的收入就有保障。”鲁家沟镇将台村党支部书记彭明海介绍,将台村有7家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土地流转后,农户就近务工,变身产业工人。政府还为全村有种植意愿的39户贫困户每家免费投放马铃薯良种1000斤。

  近年来,安定区在稳定就业上积极搭建新平台。年均输转劳动力12.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5.2亿元;积极发展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新业态,认定“扶贫车间”54个,带动506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1639个,聘用生态护林员1978名,有效拓宽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如今,安定区委、区政府将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已脱贫户的人均收入、安全饮水、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跟踪预警和动态监测,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并把“精神扶贫”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突破口,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方面,以实现“五净”为目标(即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庄前屋后整洁干净、院内室内整洁干净、生活用具整洁干净、个人卫生整洁干净),深入开展“五个一”(即打扫一次卫生、理一次发、洗一次澡、清洗一次床单被套、整理一次衣着)活动,不断改善和提升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采取对比算账、现身说法、现场观摩、加强培训等办法,多措并举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提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图)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图)
  •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定西: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 ——安
2   定西:通渭人家的“水事”
3   【甘味故事】静宁小苹果“乘风破浪”记
4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村里大小事 记
5   【短视频】武威4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
6   【甘味故事】行走在雪域高原的“白珍珠
7   甘肃瓜州:小枸杞变大产业“映红”致富
8   定西:安定李家堡镇:整治环境卫生 打
9   金融扶贫“及时雨” 助力东乡“摘穷帽
10   定西:老地沟村的致富“密码”
11   来,一起聆听甘肃发展脚步
12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
13   【专题】第十届兰大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
14   定西:定西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开
15   定西:黄家川村的吃水往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