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魅力民俗扮靓美丽乡村
通讯员 周军
一口斑驳古井、一棵百年老树、一件件老旧家什和磨平了石碾……这些历经数代人摩挲过、承载着时代进步的老旧物件,让记忆乡愁的民俗文化元素,在穿梭的光影中,被一一定格在了新时代文明新村的展板上,这一景象是山丹县位奇镇芦堡村民俗文化广场陈展的一角。
芦堡村是山丹县创建的首个全国文明村镇,曾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被命名的“全国生态优美村”、“省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然而,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增强村子的靓丽底色,在以往的辉煌发展积淀中探索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来,在积极推进全县的“腾退复垦”行动中,芦堡村村委会主任张天文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拆除老旧房屋时,许多曾经的老旧家什、废弃农具,甚至是一些三四十年代的雕花门窗,都被群众弃如敝履。原本一直有建民俗文化广场打算的张天文突然有了灵感,这些老物件不正是挖掘民俗文化最好的元素吗?而且借此机会收集素材不需要成本。
让现成的物件作为文化元素去诠释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精神,与新时代文明乡村阵地建设形成交相辉映的完美结合。这样变废为宝的巧妙构思,让张天文和其他村两委成员一拍即合,“修建民俗文化广场,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又能展现民俗文化传承,还能打造成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历时数月,一座集特色民居与农耕文化为一体文化广场镶嵌在了位奇镇赐儿山旅游线路上,巧妙地为乡村旅游植入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同时,积极利用构建生态宜居村庄的时尚新风和新动能拂去老旧物件上的尘埃,让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民俗文化既解决了“视觉贫困”问题,又再次用浓郁的乡土气息唤醒了乡风文明的人文情怀。
“在赐儿山游玩路过途中,看到这个新建广场的好多老物件,瞬间勾起了小时候的记忆,那种浓浓的亲切乡情立即就把我们吸引了过来。”几名中途驻车游览的游客逐个摩挲着那些承载着乡情的老家什,久久方才离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魅力乡村其实就是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美丽构图。位奇镇新开村的党支部书记钱万舜看到了赐儿山成功创建3A级景区的有利契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这样的旅游名片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挖掘周边的自然资源,应该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
有了这样打算的钱万舜将目光瞅向了毗邻赐儿山的那片芦苇塘。这片长满郁郁葱葱的芦苇塘,作为新开村人曾经的水源地,自从人饮管网到户后便一直闲置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让原本的涝池成了污水坑,而且旁边两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白杨也已开始倾倒。“如果打造成一个休闲旅游的景点,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让前往赐儿山旅游的过往游客驻足小憩,说不定就会让本就颇具名气的新开羊肉成为村上产业开发的又一亮点。”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钱万舜当即找到赐儿山旅游景区开发商,商谈好了合作开发事宜,为这片沉寂许久的芦苇塘引来了“活水”。
如今改造完成后的这个旧涝池,亭台回廊环绕,碧水轻潺、草木葱茏,宛如一个小巧玲珑的公园嵌在了村子中间。住在旁边的群众钱世江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后,绕着游廊栈道走一圈,感觉树也看着新鲜了,草也绿了,水也清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山丹县以全域旅游和融合发展为引领,深入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促进农特产品商品化、农业资源旅游化。通过挖掘、激活传统民俗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等优势,加快一系列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旅游+大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模式,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带动沿线乡村旅游提规模、上档次,让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了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山青、水秀、景美、人和的新农村格局不断完善建成,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魅力乡村进一步助推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兴旺新局面,让拥有靓丽底色和厚重文化的魅力乡村开启了振兴乡村的全新格局。
相关新闻
- 2020-07-16兰大学子看脱贫·漫画|美丽乡村建设——圆梦脱贫
- 2020-07-15岷县腊梅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 2020-07-13岷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20-07-10康县:巧借“一带一路”优势 促进美丽乡村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