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千年敦煌,西北民大学子赴敦煌开展文物实证调研
中国甘肃网7月31日讯 西北民族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文物实证调研小分队于7月23日清晨,抵达了敦煌。敦煌历史悠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也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上午小分队前往敦煌博物馆调研。敦煌市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是弘扬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敦煌学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基地。敦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3077件,包括了四千多年来的各类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由于敦煌地处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互地带,作为中国陆路向西开放的门户,敦煌能够依靠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而不断地吸纳来自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这些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也印证着这段辉煌的历史。小分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敦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特点,与文物种类分布,通过实地调研与史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敦煌博物馆的发展沿革、馆藏文物及近年开展文化宣教工作开展的特点与成效做了详实的调研。成员们先后与博物馆讲解员、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了敦煌博物馆目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及未来的规划。
在敦煌莫高窟,成员们调研了8个不同朝代、不同风格洞窟,并结合所学专业,重点对敦煌文献、历代雕塑、壁画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进行实地考察,对莫高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对莫高窟壁画保护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在继承中以虚心的态度与包容的精神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典型代表,是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晶,彰显着华夏文明海纳百川的博大襟怀和开放包容的极大自信,是当今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文化包容、文明共存、文化创新的鲜活范例,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精神辐射力。
带队教师丁晓东表示,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形势下,多姿多彩的敦煌文化是我们汲取营养、增加智慧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此次小分队成员专业背景都是历史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此次调研对他们的专业认知、专业实训都是一次感触颇深的浸入式实践。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实践队成员在这次敦煌考察之行后深深的感悟。成员们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敦煌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也是世界各国人们共享和平、团结互信、共同发展、和衷共济的宝贵历史财富。该地区的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正当其时,同时身兼重任。而对于新时代历史学专业的青年来说,坚持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他们必将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