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残联持续实施“康福工程”为残疾儿童带来希望之光
原标题:市残联持续实施“康福工程”为残疾儿童带来希望之光
近年来,市残联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打造“康福工程”关爱未成年残疾人工作品牌,以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实施教育帮扶、开展残健融合系列活动为抓手,为未成年残疾人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有力地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发展。
1 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从国家制定符合条件的0—6岁贫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扩大至全市0—17岁残疾少年儿童,达到救助范围全覆盖,同时提高救助标准。先后实施了“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央彩金康复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政府实事项目残疾人康复百千万工程”“国际奥比斯”“彭年光明行”“蓝天行动”等一系列康复项目。近年来,共争取资金3077万元,为53417人提供了各类康复服务。
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政府办实事项目。2020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605万元,市财政投入资金575万元,县区投入资金220万元,合计投入1400万元资金,为630名以上残疾儿童提供视力康复训练、听力、脑瘫、智力、肢体和孤独症康复训练、手术及适配辅助器具。项目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达到康复救助全覆盖。
2 构建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将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康复救助融合推进。坚持把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定点机构康复教育工作内容,与康复教育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同步推进,以传统节日为抓手,通过单训课、励志故事演讲等方式,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特点开展爱国、文明、自立自强等不同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残疾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机构+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在通过康复教育加强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每月开展一次脑瘫、智力、孤独症儿童家长康复知识讲座、家庭康复指导、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努力帮助残疾儿童家长掌握正确的康复和教育方法。积极引导残疾儿童融入主流社会。在训儿童均建立康复档案,定期记录残疾儿童康复进展并留存训练前后的视频资料。
3 广泛开展实施“助残圆梦”行动
德育教育助力孩子们提升道德情操。组织孩子们对活动场所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及捡拾,培养他们从小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理念。组织我市自强模范深入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机构,引导学生向先进模范学习,自立自强自爱。市聋儿语训中心与兰州城市学院达成长期志愿服务协议,兰州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定期到聋儿语训中心进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广泛开展实施“助残圆梦”行动,帮助未成年残疾人融入社会。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志愿者在各类康复机构、特教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全市志愿助残形成了“大型活动+常规活动+日常服务”服务体系,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利用“爱耳日”“助残日”“国际自闭症日”等节日,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开展“童心共筑梦想”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谭安丽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