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傻子”一片林子 一粒种子
原标题:一个“傻子” 一粒种子 一片林子
工厂全景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何成军 文/图
柴在军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是,他培育的黑番茄、黑桑葚、黑加仑被入选神九、神十航天员的太空食谱原料!
30年前,柴在军在高台县沙嘴墩这个“北部盐碱地,南部荒沙滩”上,倾其所有,进军沙漠,建起了3.02万亩沙漠绿洲农田,将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国内外知名的沙漠农林科技示范园,同时建成了独具沙漠特色的黑番茄生产、加工基地。
20年前,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柴在军听说了德国专家在介绍“神奇的黑番茄”,而且是适生沙漠的产物,经过大量文献信息的搜集并与美国的专家联系,他“有点意气用事”,在2000-2004年,先后花40多万元买回了黑番茄种子,开始培育研发黑番茄种子到生产、加工,最终成为了宇航员的太空空间食品!
在柴在军看来,农业是一个焕发出青春活力的高科技行业。他将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体现在现代农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
很多人说柴在军是一个传奇——像“傻子”一样,在戈壁上种了一片林子,再用一粒种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创造了一个沙海奇迹……
黑番茄有机示范基地
一个“傻子”种了一片林子
柴在军生在河西走廊祁连山脚下的农村,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农民的疾苦。1985年,从部队转业后,在地质部门工作。后来,凭着当兵开阔的视野,穷则思变的头脑和开阔的思维,柴在军放弃了这个“铁饭碗”,从搞运输、开酒店,做粮食流通、农副产品生意,成为甘肃拥有相当积蓄的致富能人。
家乡肆虐的黄沙,掩埋了曾经繁荣文明的古丝绸之路,酷烈的阳光,蒸发了每一寸生存的希望,沙区经济发展前景黯然。生在祁连山下,长在大漠边上,从小饱尝了农民的艰辛与贫困,柴在军对这一切都有着体肤之感。
1990年,当他准备投资矿产地产开发时,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尊崇,“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生产有机食品,变劣势为优势,为人民谋福祉”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柴在军,毅然决然将他创业获得的4000多万血汗钱,投入到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高台县沙嘴墩风沙口的戈壁荒漠。通过30年的实践探索,充分验证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沙漠不应是消灭的对象,而是应该被充分利用的对象。沙漠是金,大力发展沙产业,沙漠完全可以变成人类的福祉。”怀着对“沙产业”理论的憧憬,充分利用沙漠富集的阳光和洁净无污染的沙漠净土、极为有限的祁连山雪融水,发展现代科技大农业,实现农、工、贸一体的全产业链。
面对柴在军的治沙决心和信念,当地政府划拨3万亩沙荒盐碱地交给他。从此,柴在军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防沙治沙、改良盐碱地的生涯,在风沙肆虐中探索实践沙产业的路子。
黑番茄
然而,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沙漠科技农业谈何容易?改变,不仅需要人才、技术、研发、实验和创新,更要防风治沙、改良盐碱地,选择培育适于沙漠生长的农林作物品种和技术;需要严格按照大自然规律和市场消费需求来选择和定位沙漠特色,具有市场需求竞争力的物种产品,让富含人类健康基因机能稀缺的营养生物物种为人类提供服务,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世纪工程。比起那些“短平快”的矿业、地产、金融等行业,要想在沙漠获得财富效益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时的柴在军,在周边人的眼里就是一个“拿着巨资打水漂的傻子”。
创业是艰难的,而在沙漠里创业更是难上加难。风餐加沙子,露宿伴严寒,酷暑有蚊虫……所有大自然能够“惠顾”的一切,柴在军和他的团队都“享受”到了。加上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设备、技术等困难接踵而至。好在柴在军和他的伙伴们都有一副不怕吃苦的身子骨和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面对血汗钱全部洒向沙漠而不产出的困境,面对因欠水电费而使试验中断的尴尬,面对发不出专家工资而卖掉房子、车子的艰难阶段,柴在军没有后悔,别人的嘲讽和流言蜚语反而激励了他创业的斗志。在柴在军最困难的时候,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陆续伸出援助之手,驻地部队官兵和市县政府机关干部的义务劳动都安排于此,帮柴在军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终于,经过十五个春秋的奋斗,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高台县沙嘴墩风沙口上,治理出了3万亩沙漠绿洲,培育出了600多个沙漠农林作物品种,其中有四项技术获得国内领先水平,并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农林科技示范园,并成立了甘肃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30年过去了。时间没有在柴在军的手中如沙子般流走,它回报柴在军的是3万亩四季如春的一片绿洲。
曾经这片不毛之地成了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塞上的绿洲,放眼望去渠路林田,雪水环绕,高效节水等科学配套,虫鸟和鸣,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3万亩绿洲良田。甘肃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被国家三北局、中科院认定为三北地区樟子松“十一五”国家科技星火产业的示范基地,国家林业局评定的“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集中分布在西北和北方,也使得新、蒙、藏、甘、青五省的沙化土地面积继续“领跑”全国。十几年来,柴在军的足迹已先后踏入六大沙漠,对荒漠化和沙化的直观感受让其心理备受冲击。
沙化土地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的920个县域且超过50%,属于极重度沙化。“面对茫茫沙海,我和我的团队能力是有限的,期待更多人能加入治沙的队伍!”柴在军说。
一粒种子长出一个产业
熟悉的人都知道,柴在军有着自创的“干与不干”理论:农民都会干的事不干,没价值的坚决不干,有特色的赔钱也干!
2000年,世纪之交。北京。
长期与风沙作战,“绿了戈壁却垮了身体”的柴在军赴京开会,偶然结识了联合国官员及德国专家。在一次饭局上,茶不能饮、咖啡不能碰的柴在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当他将自己失眠、脱发、体虚等症状和盘托出后,德国专家递上了一个全英文包装的物品,嘱咐他一定坚持服用一段时间。
短短半个月,这个70%是黑番茄酱、30%是黑加仑的食品让柴在军的睡眠有所改善,从此便对黑番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黑番茄很稀少,它的相关产品又在国外,不易买到,柴在军便通过各种渠道,以每粒15元的价格,花6万元买回了“一酒瓶盖”的种子自己种植,供自己和朋友用。
这次的偶然,让柴在军和黑番茄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方打听后,柴在军2003年和研究黑番茄的德国专家接上了头,百般劝说之下,终于说服对方与其展开技术合作,联合研发黑番茄种植及加工。
“黑番茄在德国、美国种植,其发芽率不足24%。而我们的基地处于北纬38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最适合黑番茄培育生长的地方。”柴在军说。
经过4年的国际技术合作,他带领的团队于2007年成功培育出了营养价值较高的黑番茄,使我国成为了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生产该农产品的国家。2008年,经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黑番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经农业部,中科院相关部门检测,黑番茄番茄红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7倍,富含花青素、维c、维e、叶酸、烟酸且有高钙低钠、低糖等特征,集中了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是不可多得的营养果品。其种子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千粒重分别超过了德国、美国,填补国内的一项技术空白,成为了继德国、美国之后种子培育生产制造商。
2008年,黑番茄果品被列入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
为了提高附加值并做成大产业,2010年,在甘肃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集团公司,为黑番茄的农工贸一体化之路搭建全产业链平台。当年便建成了全球首条黑番茄生产加工线;2015年建成了十万级净化车间;2017年建成了万级净化黑番茄精加工生产线;2018年建成了黑番茄酱日产量500吨鲜果加工生产线,成为了全球唯一能够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标准的黑番茄世界工厂。
2010年黑番茄产品被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四部委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当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走红。
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训练中心对黑番茄产品进行了检测化验,并通过对动物、人体试验后,将产品列为神九、神十航天员的太空食谱原料,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集团公司也被列入中国航天宇航员太空航天食品原料供应商。
2012年,因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集团公司生产的黑番茄产品对宇航员抗疲劳、抗辐射的作用价值而获得了五个荣誉单位之一的最高荣誉奖励。
四棵树栽下千斤重托
在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集团公司办公楼下种着四棵树,这是中外专家考察之后留在这里的寄托。
2010年4月2日,在全国老年健康产业大会上,柴在军做了题为《沙漠是人类药食的最后一块净土》的演讲,黑番茄产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3年7月11日,来自多个国家的十多位知名院士前来基地考察交流期间,在“大漠粮仓”的揭牌仪式上,原中国科协副主席、著名沙漠专家刘恕留言:“留下阳光,为未来的食物服务”;
俄罗斯著名科学家伊戈尔·佐恩留言:“为把戈壁荒漠变成繁荣的黄金谷地所获得的巨大成就而震撼”,并同时对媒体记者说:“感谢中国的企业家,把沙漠变成了人类黄金般的食物储备”;
美国著名科学家国家大气中心主任——迈克尔·格兰茨留言:“这是一个绿化戈壁的巨大成就,如同一次伟大的胜利”;
以色列著名科学家尼古拉·奥尔洛夫留言:“我为中国的同行们,在开发利用荒漠土地上取得的成就而惊叹!只有那些新土地发现者才能知晓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才能获得这些成就,衷心祝愿你们为了人类的福祉取得更大的成就”;
吐库曼斯坦沙漠专家巴蒂尔·马麦多夫留言:“祝愿你们在利用雨水径流开发和利用戈壁荒漠中获得更大成就,提供更多生态纯净和多种多样的有机产品”。
这些,都基于专家学者们对黑番茄产业给沙区人民带来福祉的由衷赞叹!
在发展黑番茄产业的这些年里,大漠紫光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农民标准化生产种植并推广,使沙区农民普遍掌握了种植技术。把农民的标准化生产种植作为第一车间,初步实现了标准、规模、有机化,和农民工人化的模式,从而使沙区的部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逐年实现了地头上的第一、二、三车间的精深加工生产到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化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了钱学森提出的农工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使农产品变成了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终端高消费产品,并使张掖市黑河流域的高台、临泽、甘州、肃南三县一区13个乡镇沙漠边缘的农民由传统农业2000元/亩的收入,达到了平均7600元/亩的收入,并节水45%。
2019年5月27日,当以色列沙漠农业研究院院长、著名沙漠农业科学家尼古拉·奥尔洛夫斯基和莉亚教授再次来到大漠紫光考察指导时,看了黑番茄的生产种植、工业加工后,无比感慨地说:“时隔5年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简直是惊天巨变,你们创造了地球上最高的劳动生产力,这是你们为人类创造的智慧和财富,欢迎你来以色列,我们相互交流促进,共同为人类的福祉与健康创造更大的生产力。”
从种子研发,到果品生产加工和终端市场消费者的认知,柴在军的黑番茄产业历经二十载风霜雪雨,耗资近2亿元,饱含了无数位专家学者、生产技术人员、大漠紫光团队和市场销售精英对该产业的研发付出的智慧和心血。
如今,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正在迎接着消费市场的春天。
“经沙漠酷烈阳光蒸发萃取,20多度昼夜温差浓缩,祁连雪山融水浇灌,使大漠紫光黑番茄拥有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生产品质。”柴在军说。这与当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期望不谋而合。
他介绍,大漠紫光从种子培育研发到示范种植推广,把农民的标准化种植作为“第一车间”,把生产加工建在地头作为“第二车间”,最终让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从而形成了清源正本,可追根溯源的全产业链。
如今,大漠紫光黑番茄产品已销售到了东南沿海、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市场,国际销售的精英团队先后也来加盟这一地域气候无与伦比的沙漠稀有的特色产品。
这,只是为“沙漠变成沃土、荒凉变成繁荣”埋下了一粒种子!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