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第一课”
原标题:让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第一课”——访西峰区团结小学校长齐建伟
记者 黄飞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西峰区团结小学是我市最早将生产劳动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学校之一。学校采取与本地田园综合体合作的模式,搭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将学生的生产劳动课堂搬到了董志塬的田野里。本期校长访谈,我们邀请了西峰区团结小学校长齐建伟,听他谈谈如何开好新时代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 。
记者:齐校长您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团结小学去年就已经将生产劳动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请问我们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就将生产劳动实践课程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做出这样的决定?
齐建伟:早在2013年,我们学校就已经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标准化。多年来,学校依托庆阳市博物馆、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单位和机构定期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联合第三方进行综合实践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走出了校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但是,也存在学生多以参观为主,动手参与互动体验的课程内容缺乏等问题。同时,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家庭中,对他们智力、艺能培养的投入和关注非常多,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问题比较突出,感知不到四季变化的规律,孩子们感知不到人与自然共存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能在田间地头真劳动、真流汗、真观察。
记者: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场地和设施,我们学校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齐建伟: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我们学校紧紧围绕这一源头, 深入调研解决社会实践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缺少校内实践场地的情况下,2019年与西峰区肖金镇的田园综合体开展通过实地考察合作,有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场地,学校也因地制宜搭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参与面大了,积极性也高了。我们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低年级段的孩子在家做家务,在校能积极参与学校的班级劳动,高年级段的学生定期有一次社会劳动体验,回到学校后形成劳动报告,真正做到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和标准化。
记者:您觉得劳动教育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做做家务,参加一些劳动体验吗?
齐建伟:劳动课程不能简单等同于开设一门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选修课程,更不能等同于参加一两次简单的校内或是校外劳动。对于学生而言,劳动既是对品格和体能的锻炼,同时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只有让多学科教学关涉其中,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才会被放大。我们在搭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时,就将劳动实践和技术教育课程纳入了我们的课程体系,并且在德育、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中也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记者:您认为,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齐建伟: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家长、学生甚至是部分老师的观念里都存在误区: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劳育”和“智育”是对立和矛盾的两个主体,劳动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所以始终要求“智育”为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比较单一,缺乏参与劳动的条件。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部分老师把劳动没有放在参与劳动光荣的层面去引导学生,有时将参与劳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手段,使得学生对劳动产生了偏见。
疫情期间,我们学校通过“空中课堂”开设了家务劳动课、厨艺课、创意手工课等劳动实践课,培养孩子的劳动、实践、探究能力,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这些课程,我们以此来转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学生的成长。
记者:目前,劳动教育课程才刚刚起步,许多学校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齐建伟:劳动教育是教育中的永恒话题,要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就得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机制。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方面要发挥支持作用,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才把劳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
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在家庭中,学生不爱劳动,首先是家长劳动价值观念的错位,且不重视孩子的劳动锻炼,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习惯性地包办代替,孩子的劳动意识很难形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配合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力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反思我们过去的劳动教育,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要进一步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二要把握劳动教育的新时代特征。劳动不等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体力劳动锻炼,《意见》明确规定劳动教育内容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内容”。这就意味着,劳动教育应该将课程建设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关系。劳动教育必须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程等教育形式建立有机联系,探索符合新时代儿童生活实际的劳动教育的新形势、新内容 。三要创新评价方式。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并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实现劳动教育结果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四要构建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机制。要建立组织管理、人员、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预案,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基地要构建相应的防范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绿色地开展好这一课程。
社会各方面要发挥支持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校外劳动教育中更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以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挖掘和开发社会资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陇东报小记者团合作研究劳动课程设计,与庆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设体验课,与肖金镇桃隐庄园等第三方平台联建劳动教育基地,与街办社区携手开展专题活动等等,协同社会各方创建了劳动教育共育机制,社会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积极的支持。随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和社会各方的深度合作,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
相关新闻
- 2012-07-13庆阳市庆城县桐川初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