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绣娘”潘小红 她与命运抗争 带领大家致富
原标题:残疾“绣娘”潘小红 她与命运抗争 带领大家致富
正在刺绣的潘小红。本版照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直播授课的潘小红。 潘小红带领大家做手工制品。学员的刺绣作品。
43岁的裕固族女子潘小红,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也是一位自强创业的“绣娘”。1995年,她成立了画艺创作室,从此开始正式从事手工串珠、民间刺绣、丝网花编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了事业。2016年,潘小红在肃南县成立了一家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也远销浙江、青海、兰州等地,深受客户的好评。
命运多舛 年幼时两次遭受重伤
因一次意外,潘小红左手留下了严重的伤残,五个手指无法正常张开。
据潘小红回忆,两岁那年,她烤火时掉进炉边的坑里,坑里堆放的是刚从炉子里腾出的炭渣。等放羊的爸爸妈妈回来时,她的小手已血肉模糊。为了给她治伤,家里一次又一次卖羊,一次又一次带她到各地做手术。虽然多方求医,但她的左手却永远留下了残疾。潘小红回忆说:“小时候我总是把左手藏起来,怕被别人看见笑话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潘小红8岁那年,不幸再次悄然而至。那年,她在自家牧场里放羊,一块被羊从高处踢下的石头击中了潘小红的头部,年幼的她捂住头往家的方向走,姐姐第一个看到了她,慌忙跑过来搀住了她。等爸爸妈妈听见动静跑出来时,那个聪明伶俐的潘小红已经话都说不清了。父母急忙将她送到医院,医生却说:“孩子很可能醒不过来,醒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值得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潘小红醒了过来,但是丧失了语言功能,身体也失去知觉无法走路。
此后,家人轮番伺候她的生活起居,半年后,她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一年后奇迹发生了,潘小红自己站了起来。后来,全家人一句一句地教潘小红说话,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潘小红终于可以正常说话。潘小红说:“那时我就发誓要好好学习,等我工作了,挣钱好好报答父母。”
潘小红家在当地原本是富裕户,她的两次受伤,家里将饲养的羊全部卖掉给她治伤,原本富裕的家庭变成了贫困户。
打工受挫 自己尝试创业
潘小红17岁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决定打工挣钱。潘小红告诉记者:“因为身体残疾,上学的时候同学们怕伤到我,对我都是避而远之。话说不清楚,同学们也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曾经的我很自卑,更怕看到别人同情的目光,我也曾埋怨过命运的不公。为了生活,为了证明我和大家没区别,我去过理发店、副食店、服装店,尝试着找工作,但因为身体残疾,老板都婉言拒绝了我的求职。”四处碰壁的她最终决定自己开个小店,1995年,靠着借来的3000元钱,她在张掖市肃南县开了一间小小的门店,小店生意清淡,她就开始琢磨怎么吸引顾客。
裕固族人擅长刺绣,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潘小红对刺绣和手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我第一次穿针,左手握不住针拿不住线,用不上力气,只能用嘴帮忙。”不服输的她反复练习,最终,用右手和牙齿完成了手工艺品,得到了15元钱。
潘小红逐渐开始手工串珠、民间刺绣、丝网花编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事业,为了能使自己的手工艺品制作更加专业,她多次前往北京、浙江、青海、兰州等地学习手工艺品编织制作技能。同时向有刺绣手艺的妇女学习刺绣,渐渐地,她自己的刺绣作品被顾客认可,刺绣作品也能变成真金白银了。
身残志坚 创业带领大家致富
“命运越是对我不公,我就越要和它抗争,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在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下,2016年,潘小红正式成立了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示范带动、分散制作”的发展模式和“公司+扶贫车间+农牧户”的产业模式运营,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把吸纳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回报社会、回馈曾经帮助过她的爱心人士的善举。目前,她的公司吸纳计件制员工58人,其中吸纳残疾人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7名,低保户3名。近三年来,公司年收入40余万元,工人月工资收入按季节性用工和固定用工分别达1500元-600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挣钱、顾家、干农活“三不误”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同时,潘小红还引领带动肃南县百余名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待业青年和残疾人就业增收,并举办“陇原巧手”等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妇女1000余人次。
2019年12月,该公司被认定为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省市暂停所有线下培训的要求,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面对面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肃南县人社局指导,公司采取网上直播教学的方式,为“宅”家的姐妹开设了线上培训刺绣课堂,在线免费培训刺绣,帮助她们通过网络提高刺绣技能、在家增收。目前共开展线上民族服装裁剪与刺绣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人。
谈起将来,潘小红说:“接下来,我想在更多的地方建手工艺产品制作编织中心,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为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生活困难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我还想做一些文创产品,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产品,带领大家一起挣钱。”
记者 玄丝雨
相关新闻
- 2020-06-022019—2020年度“新时代甘肃好少年”事迹发布活动举行 兰州市5位好少年位列其中
- 2020-05-31甘肃省10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最美陇原科技工作者”称号
- 2020-05-29【两会连线】富康年代表 精心打造甘肃文化品牌 全面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 2020-05-29【两会连线】吴仰东代表 抓好“六稳”“六保”为全省经济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