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河边】甘肃靖远:母亲河畔崛起新家园(图)
编者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黄河安澜,是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梦。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流经甘肃多个地市,与甘肃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20全国两会之际,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联合中国甘肃网等多家沿黄河省市主流新闻网站推出“我家住在黄河边”特别策划,深入黄河流域农村基层,采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黄河岸边崛起的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初夏时节,漫步于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栋栋安置楼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小区道路宽敞平坦,郁郁葱葱的农耕文化广场,以及居民脸上幸福的笑容,浓厚的新农村气息和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
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位于东湾镇大坝村河滩的新镇区,是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住房安全为目的的综合性安置区,这里毗邻黄河,地理位置优越。
“没想到我这辈子能住到楼房里,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做梦也想不到。”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54岁的李连和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居客厅里,他始终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连和接受记者采访
李连和是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人,破旧不堪的土坯房住了几代人。“以前的土坯房,是爷爷手里盖的,房子被烟熏的黑亮黑亮的。”李连和说,住在山上的时候,冬天取暖要架炉子,睡的是土炕,上学、看病很不方便。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只能换个环境谋发展。2018年底,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连和一家从老家的旧房子搬到了东湾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贫困户只需要自筹一万元,就能拿钥匙入住。”说起新家,李连和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吃的好、住得好,看病、上学都很方便,房子里的暖气好得很。”
记者采访获悉,从2016年开始,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搬迁安置项目逐步对三合村、大坝村等9个村890户3970人实施搬迁安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8户2894人,同步搬迁户222户1076人),如今搬迁率已达百分之百。同时,安置小区内还配套完善了水、电、暖、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卫生所等公共服务项目。
几位居民在靖远县东湾镇易地搬迁安置下棋
母亲河畔崛起新家园。这背后的力量来自于甘肃省聚力“两不愁三保障”的铿锵步履。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靖远县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图景,正在黄河岸边铺展开来。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黄河流经靖远150多公里,使得当地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当地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甘肃黄河富靖远”的说法。
“搬下来后,我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发展了两个大棚,种的辣椒,因为离河边近,浇水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净收入有3万多元。2018年底,我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李连和说,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想多种几个大棚,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这才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考验。
东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毗邻黄河、区位优势明显
靖远县东湾镇党委书记张正虎介绍,在搬迁安置点建设的同时,东湾镇坚持将脱贫产业与小区建设同步谋划,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靠水脱贫,借河致富。近年来,靖远县凭借毗邻黄河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设施蔬菜、大田蔬菜、稻田、鱼池等农业基础,打造沿黄河生态农业带,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种植设施水平、增强科技投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张正虎介绍,东湾镇通过引导搬迁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在东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就近务工及向周边地区进行劳务输转,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关新闻
- 2020-05-27【我家住在黄河边】李彦英: 家乡崛起大农业 人在公园当农民
- 2020-05-27【我家住在黄河边】喜看黄峪起新城
- 2020-05-26【我家住在黄河边】高志仁:黄河护佑青城梦 千年古镇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