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花海木觚:“刘彻遗诏”原是汉代学生习字范本
原标题:玉门花海木觚:“刘彻遗诏”原是汉代学生习字范本
木觚上的文字(局部放大)
木觚的不同棱面
玉门花海木觚
1977年8月,在甘肃玉门市花海镇的一座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木简等文物。经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清理,发现有字木简91枚,无字木简12枚,还有一件七面棱形觚。
经鉴定,这批汉简属于汉代酒泉郡北部都尉的文书档案。原简现藏于嘉峪关市长城博物馆。经过研究,文物专家惊奇地发现,这件木觚上书写的一部分文字,居然是史书上失传的汉武帝遗诏!这个遗诏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小伙系鞋带发现了汉简
这件木觚的发现非常偶然。1977年8月,酒钢公司的几名员工在假期中去玉门市花海镇的一处汉代长城遗址参观游玩。其间,当一名小伙俯身系鞋带时,忽然在城墙的拐角处发现了几根筷子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上面隐隐还有字迹。他把这东西带回去后,交给了当地博物馆的专家。
专家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重大发现,立即组织了一个考古队,来到小伙发现木简的地方进行考古挖掘。一个多月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在一个近2米深的坑底,找到了91块埋在沙土中的木片。专家收拾完木简之后,还发现了另一件“奇异”的东西。
这个奇怪的东西是根红柳木棒,略微弯曲的木棒被削制成七面形棱柱,高约37厘米。每一面都写满了文字。初步分析,这是一件木觚,属于简牍的一种。
考古人员将这件东西拿回去仔细研究。半个月后,揭开了一个震惊学术界的秘密。文字专家破解了刻在“七面棱形觚”上的内容。让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它上面写的内容竟然是汉武帝刘彻遗诏的一部分!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组翻遍了古籍,也没有发现关于汉武帝这个遗诏的只言片语。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件斛上书写的文字可能就是失传已久的一份汉武帝遗诏中的内容。
木觚上的文字辨识后,大致内容如下:
“皇太子(刘弗陵),朕(汉武帝)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谨视。皇天之嗣加曾,朕在善遇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圣。必聚请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亥自圮。灭明绝纪,审察朕言,终身毋已,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
这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对儿子的教导。“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历史强人汉武帝,面对岁月也感觉到了自我的渺小。或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从这封诏书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慈父般的汉武大帝。
史书上汉武帝的两份遗诏很铁血
然而,在历史记载中,汉武帝曾有两份遗诏,非常铁血。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能力十分强,不过很少知道汉武帝也是一个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别人根本就猜不透他的想法,他的很多做法大臣们都看不懂。
汉武帝在知道自己即将去世之后,曾经下了两道密令,其中一道是立刘弗陵为太子,确立了皇帝的继承人。另一道命令竟然是杀死刘弗陵的生母钩戈夫人。汉武帝为什么会下令杀死即将上任的皇帝的亲生母亲钩戈夫人呢?
历史上,钩戈夫人的入宫具有很大的传奇色彩。当初汉武帝到河北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相士,相士告诉他有一个奇女子,这个女子刚出生的时候两只手就握成拳头,而且从来没有人能让这个女子把手松开。汉武帝对这个女子也是十分的好奇,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汉武帝遇到了这个女子之后,他轻轻一掰,女子的手就松开了,而且女子的手中竟然有一个小玉钩,刘彻就把她带到宫中,并封为钩戈夫人。钩戈夫人在进宫之后,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刘弗陵。
原本在刘弗陵之上还有一位太子刘据,可是刘据当初被逼起兵谋反,失败之后自杀了,而且刘弗陵的几个哥哥也都不是当君王的料,所以刘弗陵就成了君王的不二人选。
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时,觉得他太年轻了,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政事。汉武帝虽然行将就木,但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子弱母壮,必生祸乱,所以特别担心钩戈夫人会垂帘听政,新皇帝沦为傀儡,为了避免外戚专政,刘彻才会下第二道密令杀掉钩戈夫人。这样一个心狠果敢的汉武帝,与玉门花海木觚遗诏中那样仁慈的汉武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上,汉武帝晚年,行政苛烦,为法严厉,而且迷信方士神巫,偏执多疑,喜怒无常。他借“巫蛊”案,杀了几任丞相,还逼得太子刘据造反自杀。
虽然杀母立子的命令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最后的结果证明了刘彻这道命令,的确使新上任的皇帝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皇帝遗诏为何出现在大漠烽燧?
皇帝的遗诏,是何等重要的文件。按理说在史书中必然会有所记载,尤其是这种彰显汉武帝仁慈一面的诏书,刘弗陵即位后必然会大书特书,然而离奇的是,这份遗诏竟然在史书中只字不见。
更为离奇的是,各种官方史书没有记载的诏书,居然出现在远在边疆的大漠深处——汉代酒泉郡北部都尉管辖的一个小小烽燧的文书档案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文史学家在仔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1977年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汉代七棱觚并不是真正的汉武帝遗诏。理由是武帝猝崩,幼主新立,刘弗陵的几个哥哥燕王、广陵王觊觎皇位大搞阴谋,朝野内外人心浮动,霍光等辅政大臣为了辅助幼帝渡过政治危机,拟武帝口吻制作的所谓“武帝遗诏”……
听起来匪夷所思,却似有道理!
而遗诏内容为何会在大漠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学者认为,这是汉代人用来练字的产物。
这枚觚的字迹大多写得生疏,用笔不讲究,专家们一般认为是小孩初学练字的程度,属于习字,有意思的是这个觚的内容是诏书和书信。这与西汉官吏及其子弟的政治理想有关,西汉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着重视国家祭祀、实行与民休息的善政、关注任用人才等几个方面展开。汉武帝的遗诏被当时的人们用来当做练习书法的范本内容,说明汉代的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仕途”目的,学习抄写这类诏书、公文习字极有可能是汉代人承袭秦人“以吏为师”的表现。
真相是否如此,有待研究,不过在玉门花海出土的众多文物当中,的确除了诏书,还有簿籍、甲子表、书信以及小学字书《仓颉篇》等内容的简牍。
这件文物给人们的意外的确太多了,而汉武帝估计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儿子的诏书,会变成汉代小学生的习字“课本”吧!
撰文丨黄建强
相关新闻
- 2020-05-21老王说陇史丨传说中唐僧“晾经” 晾出的高台县
- 2020-05-21两汉时期:兰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 2020-05-21国家级“云端”艺术盛宴启幕——《敦煌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22部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免费观看
- 2020-05-21文博界“奥斯卡”揭晓 敦煌研究院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