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搬”出幸福新生活
树挪死,人挪活。对于生活在资源匮乏、出行不便地区的群众来说,“扶贫搬迁”是一条走出贫困的“活路”。
走进老军乡硖口新村,一幢幢灰瓦白墙的庭院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路灯精致亮丽,老人孩童笑容灿烂……一幅搬迁后的幸福生活图徐徐展现在眼前。目前这里生活着117户居民,他们虽来自于不同的村落,然而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却是相似的恶劣,渴望新生活的他们,选择挪出“穷窝窝”,搬迁至硖口新村,现在的他们都是硖口新村的村民。
“要不是易地扶贫搬迁,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搬迁户潘炳辉乐呵呵的说,潘炳辉生活的变迁,是该县众多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真实写照。搬迁前,潘炳辉家在焉支山脚下的羊虎沟村,交通闭塞,水源缺乏,自然条件差,生存条件差,老人就医、孩子上学特别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日常。
“自来水入户,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出门就能买上新鲜的蔬菜,确实很方便,这个政策真好,让我老头子也住上了新房子。”自从搬下来后,生活环境的变化,让潘炳辉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搬迁的喜悦笑容常挂在潘炳辉一家人的脸上。
“搬得出”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让群众稳得住、好就业、能致富?老军乡也是结合实际,坚持搬迁安置、设施配套、产业培育同步推进,做到安置点规划在哪里,产业发展就延伸到哪里,从当下和长远统筹规划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山丹县兆丰园合作社达成协议,依托117座食用菌大棚,帮助搬迁户以“分红+劳务”的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依托硖口丰富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举办“行知中国·丝绸之路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等活动的知名度,修建民俗美食四合院、特色民俗客栈等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告别大山深处,潘炳辉一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希望,而同样在土坯房住了40多年的陈户镇范营村三社的刘德汉一家也“挪”了。
说起搬迁之前的光景,刘德汉很是感慨:“之前住的是土坯房,有时还会漏雨,也想过翻修,但是一年到头挣的钱,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住新房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看着周围的邻居或在县城买了新房,或是修了新的房子,刘德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奈何刘德汉自己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被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而母亲陈桂芳也已经70岁了,从事不了体力劳动,女儿刘家瑞正在读高中,全家生活仅仅靠刘德汉外出务工挣得的工资来维持,日子过的已是捉襟见肘,更是没有能力修缮房屋。
“现在住的是75平方米的楼房,母亲和女儿都有自己的房间,冬天还有暖气,下楼就是范营市场,买啥都很方便,住的条件好了,日子也越过越有信心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仅仅让刘德汉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刘德汉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要更努力的挣钱,才能不辜负政府对我们一家的照顾。”
搬迁只是手段,扶贫才是目的。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配套服务建设等后续帮扶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通讯员 石晶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