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原标题: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中国甘肃网3月2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刘晓芳)甘肃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17年开始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全省中药材面积465万亩左右,产量预计可达130万吨。其中大宗道地品种党参70万亩、黄芪65万亩、当归55万亩、甘草25万亩、板蓝根22万亩、枸杞40万亩、柴胡15万亩,种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
我省注重标准建设,提高中药材质量,先后制定和修订《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及《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鲜切当归、党参和黄芪中药饮片标准纳入《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并列入了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发布了收载有193个品种的《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试行)》,启动第二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制定发布78个地方习用药材和产地片品种标准;将“当归油”列入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甘肃农垦、四川新荷花等6家公司的6个品种中药材基地已通过国家药监局GAP认证……
多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发掘潜力,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制造现代化发展、中医药创新发展、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支撑、中医药事业系统化发展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也许正是甘肃中医药在此次战“疫”中大放异彩的原因。
中药制造现代化发展6个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我省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内医药加工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扶持制药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中药材精致饮片加工园等6个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入驻加工制造企业170户,76户通过GMP认证,实现产值60多亿元,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产业链日趋完善。
着力培育陇药大品种大品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开展大品种大品牌考核评估,根据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等5部门印发的《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对2018年列入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目录21户企业的41个产品进行考核,经考核评估,20个品种增速达到20%以上,12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其中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给予300万元奖励;重点监测的25户企业中,前11个月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15户,6户企业增速达到20%以上。经市州上报,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增补甘肃岷海制药蒲地蓝消炎片、甘肃祁连山药业土霉素等9个大品种进入陇药大品种目录。二是深入推进省内制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对接机制。组织召开全省医疗机构与制药企业合作对接会,邀请省内29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与37家重点制药企业就药品采购政策等信息进行充分交流,搭建了制药企业与省内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三是积极引导市场消费,组织市州工信部门梳理筛选本地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消费品工业优质产品,编制甘肃省消费品工业产品供给目录,在省工信厅网站上开设专栏,向社会发布消费品工业产品供给目录,宣传推介我省特色优质产品,引导市场消费。
认定7户陇药加工制造企业为“专精特新”
我省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认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天水岐黄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户陇药加工制造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甘肃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持续推动中药新产品研发。指导在研的“甘肃省地方药材质量标准提升及产业化应用”“基于传统藏药十五味乳鹏丸的创制新药痛风片的新药开发”“甘肃省特色中药祖师麻膏药质量标准提升及多中心临床研究”等中药领域省级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按项目任务书推进研究,引导企业加大中药新产品研发投入。同时,鼓励中医药相关专利申报。2019年共有4项中医药相关专利获得甘肃省专利奖奖励,其中3项获得二等奖,1项获得三等奖。
推动中成药“二次开发”,培育大品种。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药创制、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兰州生物所、甘肃奇正、独一味等25家企业投资16.2亿元,59个在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目前全省医药工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9个,“专精特新”企业21户,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确定甘肃泰康制药股份公司祖师麻关节止痛膏等10个品种为我省“改进工艺技术,提升质量标准”二次开发品种。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元胡止痛滴丸包衣工艺小试研究、滴丸基质老化探索研究指纹图谱研究、溶出度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已进行了3批包衣工艺小试,3批包衣丸剂型的中试生产。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当归腹痛宁滴丸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工作已完成,相关资料已提交国家药典委争取列入《中国药典》。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项设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组织检验等技术机构分阶段分批次逐步研究、破解药品企业发展遇到的技术性疑难问题,监管部门科研成果供企业无偿共享,以科技创新引领我省药品企业转型升级,对全省14家企业申报的20个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
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七大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发展。认真落实《甘肃·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陇东南地区“岐黄中医康复疗养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养生文化体验基地、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麦积山中医药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武——清——街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和定西中医药科考旅游基地”七大基地建设。此外,全省在其他旅游景区及周边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基地、产业园共有35家。据不完全统计,仅全省35家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基地、产业园直接带动就业6300人、间接带动就业32000人。我省庆阳、定西、兰州等地深入挖掘中药材资源,结合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市场需求,大力开发中药食品、饮品、药膳、茶制品等一批高附加值保健食品及中药提取物、美容化妆品等批中药材精深加工旅游商品,扩大了旅游购物消费。庆阳开发的岐伯中药保健枕头、嘉峪关开发的锁阳咖啡、武威开发的肉苁蓉切片饮品以及兰州陇萃堂开发的玫瑰系列、百合系列旅游商品和甘肃道地中药材药膳滋补产品都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努力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质量。2019年以来,我省积极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大力发掘甘肃地域特色中医药传统文化。按照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推进甘肃省中医院科研制剂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等1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甘肃陇西中医院博览馆等28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在我省灵合县皇甫谧文化园和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两家单位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促进发挥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作用。
全省80家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在全省8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二是在54家贫困县中医医院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100万元/家的标准给予补助,重点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医院信息化建设。三是印发《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计划(2019-2021)》,组织开展县乡村三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019年重点对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一是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开展心脑血管病中西医协作攻关,支持临夏州中医医院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二是加强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依托甘肃省中医院带领甘南州藏医院、临夏州中医医院开展基本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带领广河县中医院开展专科专病(心血管病)循证能力提升。三是确定1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进行建设,支持7家县级中医医院实施中西医结合重症监护室建设项目。四是遴选100个中医药课题立项研究,评选出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32项,推荐4项参加省科技厅奖项评选。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