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正式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原标题:兰州市正式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去年科博会上展出的无人机
日前,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 报 告2019》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报告明确兰州市通过创新型试点城市验收。这标志着自2010年科技部批复兰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始,经过不懈努力,历史翻开了里程碑式的新篇章——兰州市正式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且成绩斐然: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兰州市排名第37位、西北地区排名第2位,在参与排名的27个省会城市中居于第19位。
1 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也具比较优势
兰州市2010年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7年6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兰州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开展了评估。2019年12月30日,科技部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9》,评估认为兰州市“实现了试点建设目标,通过验收”。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兰州市科教资源相对富集、创新产出能力较为突出、创新创业活跃程度较高,这是兰州市在72家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比较优势、名次较好。
新一届兰州市委成立以来,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全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来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审时度势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战略,统筹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一起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厚植生态产业发展根基,营造支持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兰州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路子。”这是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代表全市发出的掷地有声的郑重承诺。
从2014年获批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到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今天兰州市正式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到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从激活创新源头活力,到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兰州创新力正日渐彰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张力。2018年,在世界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200强榜单中,兰州排名第91位、国内排名第19位。在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数”排行榜中,兰州位列第4。
2 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近5年,兰州市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在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兰州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人才培养到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打出了一组“政策组合拳”。2016年以后,连续出台《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即“黄金50条”)等“含金量”高的新举措,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截至目前,仅通过“黄金50条”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各类扶持资金已达到4.77亿元,为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减免技术转让等税收金额7.88亿元。
与此同时,兰州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兰州市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企业研发中心”。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果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兰州市各级科技部门还与在兰高校院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构建区域性的院地科技创新合作会商机制,产学研合作力度显著提升。已建成企业研发机构34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9家;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孵化面积123.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1923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达1.64万人,培育众创空间118家;引进网易公司与市政府签署了共建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协议;与省科技厅共建的兰州科技大市场,已累计引进科技成果3561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0项,促成了301项科技成果在甘肃转移转化,发放创科技创新券2亿元,提供科技服务21万余次。
3 千舟竞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较之2016年,我市科技进步水平、科技投入、技术合同登记额、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可喜的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预计将达58.8%和78%;2018年,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至6.06亿元;尤其是,2019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额为70.68亿元、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74家,分占全省总数的36%、54.6%,分别增长44.78%和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6年的8.35%增长到2019年的15.3%。
近年来,我市发展、扶持、转化了诸如双叶型人工心脏瓣膜、球菌结合Ⅲ期疫苗、M20甲醇汽油、高稳定性高活性汽车尾气催化剂前驱体、中空纤维纳滤膜、500米级可回收式水下湿气流量计、高准确度电容薄膜型真空测量仪、光催化复合氧化水处理仪、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加强水下隧道工程施工中的盾构设备选型及适应性配置技术研究,为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黄河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捧得“2018城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2017年起,我市改变以往科研经费“撒胡椒面”的现象,根据“瞄准重点领域、突出示范引领、坚持五位一体、强化创新转化”的原则,连续3年选列了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分别给予每项100万元和每项70万元的经费支持,累计支持资金5100万元,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窑煤集团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王爱勤团队合作开展的半焦高值利用项目,在2019年5月24日省政府召开的省属国有企业与科研院校技术成果研发承接转化推进会上,得到省上主要领导嘉许,认为在帮助企业消除半焦固废污染的同时,又提升了半焦利用的附加值,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院企合作的点睛之笔。这也是王爱勤团队获得的第二个兰州十大科技项目,此前承担的“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与同属“十大”项目的兰飞公司“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项目并获2018年国家科技奖二等奖,这在我市历史上尚属首次。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承担的“仿campath生物相似药的研究开发”项目,有望打破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控制的现状,实现年新增产值5亿元,年新增利税1亿元。这两类“十大”项目创新水平突出,成果转化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为促进兰州市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器、引导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以2018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兰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时度势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围绕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新产业,布局实施新项目,有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2019年,出台《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自创区建设顶层设计、深入谋篇布局。目前,已成功引进和落地以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云计算基地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项目,以九江德福年产5万吨超薄铜箔项目和正威10万吨合金铜等铜精深加工项目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以李灿院士团队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项目和中能新能源高能环保醇基燃料项目为代表的精细化工项目,以宝钢化工与方大炭素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为代表的冶金项目,依托严纯华院士研发团队技术支持、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产业基础,在兰州高新技术区建设稀土功能材料创新研究院。据悉,2016年以来,我市“三区”累计开发新产品185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84项,新建创新平台369个,引进及培育创新创业团队819个;加快推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建设,引进总投资134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4个;相继组建了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个科技创新工作站,设立了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自创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数,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兰州自创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4 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兰州市近些年在注重提升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也不断向外汲取着创新的活力与动力。连续举办的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兰州现场赛,使兰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扩大,也加速了兰州的科技成果转化。2016年起,四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累计数十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展会,展出科技成果3081项成果、展品4554件,交易项目746项,签约金额55.58亿元;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兰州现场赛,共征集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541项,收到解决方案355项,对接成功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2项,签约金额1.1253亿元。
在不断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中,先后与南宁、武汉、青岛、西宁等市科技局签订了科技交流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在市科技局的多次沟通联络下,在世界创新高地建起了兰州科技创新(硅谷)工作站,建成美国硅谷兰州籍、甘肃籍专家库,与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筹建兰州科技创新(莫斯科)工作站备忘录,为兰州市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积极融入硅谷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有效探索和学习利用人才、技术制高点开辟了新道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文 甘霖/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