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水文化旅游:步入提速发展新阶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物局精心指导下,在市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和相关旅游配套文件精神,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目标,着力培育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脱贫攻坚主抓手和优化环境着力点来抓,全力补短板、夯基础、促转型、增效益,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步入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全年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1%。
紧盯重大项目
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项目实施、招商引资、金融支持”三轮驱动,大力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攻坚行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有24个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总投资达514.93亿元,目前已启动实施5个项目,其中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天水樱花小镇、恒大•天水东柯休闲小镇、武山自驾游游客集散中心等4个省列重点文旅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42.6亿元。投资15亿元的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投资3.5亿元的天水大剧院、投资1.4亿元的伏羲庙景区游客中心、总投资50亿元的天水白鹿仓、总投资50亿元的秦州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实施,天水柒礼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园已初具规模,秦安县大地湾—陇城古镇—上关明清古街项目、黄河雕漆非遗中心项目、鸳鸯玉原产地特色文化小镇3个世行贷款项目通过审批即将实施。建成南山云端一期和青鹃山、佳•水岸小镇、秦州印象、上亿广场、天水柒礼文化产业创新园、天水市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麦积山大道、秦州大道、洛门至水帘洞等旅游交通工程即将全面完工。申报2019、2020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文化旅游项目50个,申请专项债券资金42.46亿元。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列为“一带一路”重点出口企业、290万双/年麻鞋及麻编织品生产线扩建项目被文旅部列为“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
围绕脱贫攻坚
乡村旅游助农增收致富
我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强化教育培训,全市实施重点乡村旅游项目20余个,总投资近40亿元,初步打造成功秦州青鹃山田园综合体、李官湾露营度假基地、麦积甘江森泰园休闲度假区等示范性乡村旅游样板,现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景区+农户”“合作社+农户”“支部+景区+农户”“农户+创业”等发展模式,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10余期1000余人次;建成乡村旅游民宿34家,在建乡村旅游民宿13家,拟建乡村旅游民宿10家;积极扶持发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17个,扶持发展农家乐112户,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和麦积村、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秦安县陇城镇凤尾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乡村旅游朝着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达1278.89万人次,带动农村就业人数2万多人。
打造“一典一节”
品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紧扣“提升文化认同与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宗旨,围绕“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主题,体现“四不变”“四突出”,着力将2019(己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助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节会期间,全市共举办祖脉文化、学术交流、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体育赛事、经贸合作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13项,组织各类演出38场次,展览展示5场,参与各项活动群众达50多万人次,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和陇上江南•中国西部旅游生态休闲家园三大核心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持续提高,节会品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特别是2019中外文化旅游(天水)对话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专家学者,通过国际化视角和专业化视点,深入解读中华文化特别是伏羲文化精神内涵,积极探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途径,推动引领天水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文化惠民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从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多渠道多形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围绕重大节日节庆,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群众性广场文化惠民演出等主题性文化活动,主题晚会、社火汇演、灯谜竞猜、书画展览、民俗表演、庙会祭祖、旅游活动等活动丰富多彩,已初步形成新春文艺晚会、少儿春晚、秦腔票友大赛、元宵节灯展、端午诗会、“问道伏羲”羲皇故里伏羲太极拳展演、书画年展等公共文化品牌。全年图书借阅107.8万人次,外借图书57.27万册次,“全民阅读”辅导、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推广、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活动、少儿百科知识大赛、亲子阅读等活动推陈出新。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开展基层图书流通、送图书下乡,文化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年共策划举办春节文化活动16大系列170多项,各类专题晚会26场次,非遗展演展示30多场次,开展“天水市2019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100余场,戏曲进乡村演出955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0场,举办各类演出及展览展示达4200多场次,放映公益电影30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400多万人次。
突出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传承更加有力
着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三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文物保护、文物资料汇编、文物安全体系建设成绩突出。秦州纪信祠、武山圣寿寺、甘谷毛家坪遗址、张家川河峪摩峪石刻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国保单位由17处增加到21处,总量排名进入了全省前列。编印了《天水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料汇编》《天水市开放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汇编》《天水市馆藏文物资料汇编》,全面翔实解读文物的构成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得到了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完成了39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32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至”和39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信息的认定、审核、复核、社会公布工作,制作了242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公示牌,签订了288份文物安全责任承诺书,文物安全责任全面落实。2019年,我市共争取落实国家、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8434万元,启动实施了玉泉观文保单位安全防范、博物馆建设等系列文物保护工程,推进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实施了2019年丝路记忆宣传展示敦煌主会场七项系列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力。
弘扬传统文化
文艺精品创作好戏连台
按照“储备一批、创排一批、展演一批”三个一批的要求,不断强化优秀剧目创作,深入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新品创作成果丰硕,由我市创排的舞台剧《天一生水》于6月23日在秦州剧院首演,该剧以天水五大文化为背景,以茶馆为轴心,展现了天水历史的博大深厚,填补了天水五大文化的舞台空白。我市创排的以民间传说故事、红色革命为题材的《玉兰仙子》《洞天仙歌》《激流飞渡》三部大型剧目,同时亮相第30届伏羲文化旅游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成为节会一大亮点。剧(节)目获奖成绩喜人,闫海军纪实文学《陇中手艺》、天水广播电视台纪录片《羲里遗风——天水非遗项目影像志》、甘谷县恒艺秦剧团秦剧《椒乡里的麻辣事》、秦安县文化馆秦安小曲《惠风劲吹夏家湾》4个项目荣获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全市9个参赛作品在甘肃省第五届“群星艺术节”河东赛区比赛中获奖,其中《东方微笑》《没有星光的舞台》《改革开放再扬帆》3个节目分别获音乐类、戏剧类和曲艺类一等奖,我市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明办、秦州区组织部和甘肃天之水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微电影《天水无尘》,分别荣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五项大奖、第四届国际电影节十佳优秀作品奖和导演奖。
聚焦提质增效
“引客游天水”持续发力
主打“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陇上江南—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三大品牌,投入119.8万元参加全省旅游整合宣传,先后在重庆、成都、南京、天津等客源市场策划举办主题性天水文化旅游推介会7场次,举办了“人文天水DOU起来”抖音挑战赛、冬春季文化旅游等系列宣传活动12次,借助2019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首届丝绸之路文旅产业交易会、2019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商品博览会、2019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博览会、2019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重点节会平台加强宣传,累计在市外6个重点网络媒体平台推出专题或新闻宣传150余次,“引客游天水”“天水人游天水”等活动持续发力,全市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天水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3498架次,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人次,达到201567人次,货邮吞吐量176.3吨,同比分别增长10.3%、12.2%和97.5%。
激发淡季活力
冬春旅游市场繁荣发展
按照“冬春冰雪游•天水过大年”的活动主题,突出“游”和“逛”,积极打造冬春季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品牌,主推以秦州夹板舞、麦积木偶戏、张家川花儿、清水木人摔跤、甘谷唢呐、武山旋鼓、秦安小曲等为内容的非遗民俗体验之旅,以麦积山温泉、清水温泉、武山温泉为主打的康体休闲养生之旅,以青鹃山、麦积山、南山云端三大滑雪场为支撑的冰雪运动激情之旅,以麦积山、水帘洞、大像山、木梯寺等众多石窟为代表的百里石窟朝觐之旅,以搅团、呱呱、凉粉、酿皮、杂烩、里脊、酸辣肚丝汤等为内容的特色美食畅享之旅和以“看大戏、观社火、赶庙会、逛灯展、朝人宗”为特色的传统年俗文化之旅,推出一批景区门票、宾馆饭店住宿、航空旅游优惠措施,着力推动天水文化旅游市场由“两季”向“四季”转变,初步扭转了“淡季旺季产品同质、白天黑夜消费同类”的格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朝着“全天候、全要素、全季节”方向发展,进入了大开发、大转型、大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举办了短视频达人带您走进羲皇故里天水新媒体营销活动,通过抖音达人、网络大V开展线上短视频直播和线下体验式宣传营销,积极助力文化旅游“全年旺”的目标。
立足互利共赢
东西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东西部文化旅游扶贫协作机遇,全面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天津-天水扶贫协作共识,充分发挥天津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合作共赢”文化旅游扶贫协作关系,着力在区域资源整合、特色品牌打造、市场主体培育、精品剧目展演、文旅产品开发、广电传媒合作等方面加强协作,推动文化旅游扶贫协作工作机制化、制度化,开展“天津人游天水”和“天水人游天津”活动,与天津市文旅局签订东西部文化旅游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组织参加天津举办的文化旅游节会7场次,引导电视台、旅行社等签订东西合作协议32个,邀请天津旅行社考察天水旅游线路8批次30余人次,在天津各大旅游咨询中心摆放天水文化旅游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参加天津举办的培训班2期11人次,全市累计接待天津旅游消费扶贫团30余个2700多人次,累计消费2000多万元,为脱贫攻坚、东西协作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协会作用
服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12月14日,天水市旅游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听取了上届协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天水市旅游协会章程(修改草案)》《天水市旅游协会财务管理规定》《天水市旅游协会会费收取标准及管理办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旅游协会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设立了旅游景区分会、旅游饭店分会、旅行社分会、乡村旅游分会、文创产品及旅游商品分会、旅游交通分会等六个分会。新一届协会成立后,将继续发挥行业自律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构建诚信体系,搭建合作平台,开展交流学习,强化宣传营销,不断释放内生动力,提升行、游、食、住、购、娱旅游诸要素品质,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联动、行业协会主动作为、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态势,必将对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打造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实现文化旅游强市目标、促进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筑牢党建根基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突出
充分发挥市文旅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领导作用,着力破解全系统党组织类型多、任务繁重的现实问题,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盯全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狠抓党建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履责,清单明责,定期述责,考核问责,严格落实市文旅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全体党员“周一学习例会”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配齐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机关建成“党的建设、党风廉政、行业风采”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长廊和党员活动室,新建天水调频台营房梁工作站“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党员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和班子整体能力建设,使党组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政班子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升,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和执行力逐步增强,党建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展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行动,加快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提高全市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市场,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加大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力度,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智慧旅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跨越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天水市文旅局 供稿)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