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看甘肃

防风阻沙 塞上变江南

19-12-27 08:5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专题】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

  防风阻沙 塞上变江南

宁夏水草丰美的平原湿地,号称“塞上江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宁夏的黄河楼景区。在宁夏,有水的地方是塞上江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黄河中卫段美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青铜峡市的“印象黄河彩虹之上”标志性景观。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杨唯伟

  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程,几代“三北”人不懈奋斗41年。

  这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工程,亿万群众从黄沙中找到出路。

  这是一个书写奇迹的工程,在祖国的北疆建起一道“绿色长城”。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工程”。

  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如何控制和减少荒漠化,让生活在荒漠边缘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难题。

  1978年,我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3个省区。三北工程建设期从1978年到2050年,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42.4%。

  举全国之力创造这样一个生态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这是破解全球生态难题的中国担当。

  日升月落,寒暑易节。41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三北”人扎根荒漠戈壁,用汗水浇灌绿色,用青春播撒希望,将荒山变成青山,让黄沙变成金沙,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2018年11月,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初冬时节,我们沿着黄河走进宁夏,探访设在宁夏的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深入了解三北工程对于黄河保护、生态建设的重大作用。

  1 黄河两岸的“绿色屏障”

  黄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几乎流经了三北工程区13个省区中的一半省区。走入黄河臂弯里的宁夏平原,到处都是关于生态、关于绿色的故事。作为全区列入三北工程区的宁夏,“三北工程”在这片土地上的含义非同寻常。

  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市,既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曾经的固原,生态恶化与贫困互为因果,山荒水少人贫困。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固原依托三北工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生态系统治理。

  如今,站在固原市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目力所及之处,是色彩斑斓、层层叠叠的梯田。

  “以前这里种地都要看天等雨,现在各地的游客都来我们这里看花海,赏瀑布,游五彩梯田。”固原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我们,“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固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三北防护林工程解决了农村农田防护林带,保障了农业生产;26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解决了当地九成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天然林保护工程,解决了林区和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正在实行的400毫米降雨线以上造林绿化工程,将投资25亿元,用5年时间完成260万亩……从固原市林业局获得的这组数据,清晰地讲述着这里的绿色变化。

  绿色带来希望。2017年,固原开展“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选准适宜的优新品种,采取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行、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机制,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按照“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产业”的总体布局,计划到2022年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44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带动10万户农户长期稳定脱贫。

  “41年的坚持不懈,三北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沙漠渐渐被染绿,水土流失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大幅下降。”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说。

  据中国科学院对三北工程40年评估显示,三北工程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40年来水土保持林面积增加约97%,林草植被覆盖度由1978年的48%提高到现在的59%。三北工程40年的建设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起到显著作用,贡献率总和为67%。

  如今,在三北工程区追寻黄河的足迹,这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格外引人注目。屏障之后,三北工程保护下的一片片沙漠绿洲讲述着绿色的希望。借助这道“绿色屏障”,三北工程区各省区的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 来自群众的“三北精神”

  “一项持续41年的生态工程,能够在我国自然条件最为脆弱的三北地区坚持下来,并有所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张炜说。

  为了人类的绿色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三北地区的人民群众,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实践中铸就了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核心的三北精神,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梦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宁夏,提起三北精神,王有德这个名字被不断提及。这位“治沙英雄”的人生经历,正是三北地区人民群众与黄沙抗争的历史:几十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广阔沙地,忍受着寂寞,枯燥、单调地重复着治沙工作,直到一个沙丘披上绿装,重整行装走向下一个沙丘。

  在王有德带领下,灵武白芨滩林场职工以每年治沙造林2万亩到3万亩的速度,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

  马鞍山位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南方向,距离机场不到10公里。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因为滥采滥挖造成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碎石沙砾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2013年王有德退休后,发起成立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马鞍山附近方圆1万多亩荒地,被无偿提供给基金会,开展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公益事业,使用期限30年。

  开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马鞍山生态园每年以上千亩的速度绿化沙漠。5年过去,已经完成了播绿面积7000余亩。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是王有德的人生追求。在三北地区,像王有德一样的治沙人又何止一个?

  将“一棵树”变成一片林的全国“三八”绿化标兵白春兰、培育浇灌了10万亩针叶林的全国劳模吴志胜、30多年跪着植树造林700多亩的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李志远……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治沙愚公”,把治沙和种树当做一种信仰,将自己的生命与治沙植绿紧紧绑在一起,不离不弃。

  “长期以来,三北地区的人民群众饱受生态恶化之苦,充满着对改善生存环境的强烈期望。”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一级巡视员武爱民说,他们把这种期望化为建设绿色家园的强大动力,积极投身三北工程,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用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绿色壮歌”。

  41年的时间里,三北地区人民群众的坚持和创造力,如同一条绿色的脉络,在这片荒芜却顽强的土地上代代传承。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是人民力量凝聚而成的三北精神,也是三北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3 未来可期的“绿色梦想”

  怎样使三北地区的绿色更浓、工程质量更高、工程效益更好?这是当下每一个三北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人来不及回顾成就和荣誉,重整旗鼓,踏上新的征程。

  今年以来,三北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三北工程建设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持续奋斗,以新担当新作为把工程区林草植被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新的征程需要更完善、更科学的规划。三北局迅速启动了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研究制定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安排部署具体工作,研讨技术思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方式,统筹三北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规划、系统治理,一个以提高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应时而出。

  “新时代有新使命,我们必须全力加快林草资源总量扩展步伐。”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造林绿化处处长高森说,要把三北工程作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主体工程,不断扩大林草资源总量,拓展生态空间,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现有的林草植被是维系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必须加强对三北地区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造林绿化处调研员胡建军说,三北工程将探索实行“林长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用制度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之一,新时代工程建设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把握新定位、培育新动能、彰显新作为。”张炜说,接下来三北工程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等,加快重要区域的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大重点地区治理力度,完善提高生态修复治理的水平,扩大区域生态资源容量,充分发挥保障重大战略顺利实施的生态屏障作用。

  “统筹绿色与富民融合,这是三北工程在新时代的生态担当。”张炜说,要充分发挥三北地区光、热、土和物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和木本油料基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名优特林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休闲观光等,拓宽群众以绿增收的渠道。要围绕精准脱贫,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扶贫;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扶贫,吸纳一定比例的贫困户组建造林种草合作社,让贫困人口在从事造林种草中获得直接的劳务收入。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96%。三北工程建设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未来,三北工程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筑牢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平原农区“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力争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

  记者手记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为什么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在宁夏采访时,我们找到了答案——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59%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7.7%的人吃的是黄河水。

  缘河而生,因河而兴。黄河在宁夏有着非凡的意义。采访中遇到的每一个宁夏人,说起黄河,都有一种融入血脉般的情感。

  热爱这条生命之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好她。近年来,宁夏打响了新时代黄河保卫战。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群众,从专家学者到一线工作人员,热爱黄河、敬畏黄河、尊重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都深深地植根在心里,而且越来越深。

  当保护成为一种常态,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下重拳治理生态污染,实施“清河行动”等系列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斩断破坏黄河生态的黑手。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清理违法堆场、非法生产企业,拆除河道违法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在沿黄9省区率先实行黄河休渔制度,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修复黄河流域水生生态。黄河宁夏段各种鱼类生物量不断增加,濒危物种大鼻吻鮈频频现身。

  水如“脉”,山如“骨”,林草田园如“肌理”,宁夏还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与黄河保护一体推进,进行系统治理和生态恢复。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染绿宁夏千里沃野。

  得益于系统治理、生态涵养,宁夏入黄泥沙从最高时的1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000万吨。

  举首碧空万里,闭目水潺鸟鸣。“塞上江南”因生态保护与治理而名副其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黄河源头 风光无限美 黄河源头 风光无限美
  • 陇原儿女 誓做守河人 陇原儿女 誓做守河人
  • “精装”后的罗九公路 “精装”后的罗九公路
  • 兰州一起17年前命案遗留物检出DNA 警方比对两大姓氏三千余人破案 兰州一起17年前命案遗留物检出DNA 警方比对两大姓氏三千余人破案
  • 兰州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今日举行 兰州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今日举行
  • 甘肃省出台意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 甘肃省出台意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
  •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平安甘肃|重型货车失控 兰州公安交警交警喊话提示化险为夷 平安甘肃|重型货车失控 兰州公安交警交警喊话提示化险为夷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