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3”工作模式 秦川园区助推平安化工园区建设
原标题:探索“1+3”工作模式 秦川园区助推平安化工园区建设
中国甘肃网12月2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 特约记者 杜双田)为严守化工园区安全关口,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危险化学品及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精细化工园区安全工作实际,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积极探索“1+3”(一个核心、三个支撑)工作模式,为创建“平安化工园区”夯实基础。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
一是抓思想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紧扣主题教育,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转化为内在动力,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同时,将化工园区5名流动党员纳入秦川园区非公党委管理,将主题教育课堂设在企业一线,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担当,扛起安全责任,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抓教育培训。建立“党建+业务学习”的常态化学习制度,以安全生产周例会为依托,系统学习培训《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宗旨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宣传服务监管为支撑推动安全工作再上台阶
做到安全宣传有特色。聚焦企业关切点,立足宣传工作薄弱环节,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两群一号”定时推送安全科普类文章。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陇原行”、“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开展“安全宣传进园区”活动,增加了互动环节,进行现场答疑,发放安全警示资料,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累计开展“安全宣传进园区”活动3次,发放安全警示资料300余份。
做到服务上门有温度
转变工作思路,改“等客上门”为“服务下沉”,组建3支服务队,深入企业,落实“三个上门”政策,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送政策上门。详细解读《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甘肃关于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见》等规定,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精准对接各项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建立“市场联络服务站”““企业连心卡”,做随叫随到的“店小二”。
送法律上门。举办“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宣贯会”,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及专家深入现场,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宣讲《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点,并对《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进行系统培训,详细讲解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变更、移装等流程的注意事项,发放法律法规300余册、规范手册200余份。
送关怀上门。多方走访,倾听困难,收集意见,落地有声,坚持“想在前,落在细”,做到“面对面谈、手把手教”,共下沉服务人员50人次,指导企业履行法定程序、承担法定责任,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做到精准监管有实效
用好一个平台。分配专人维护管理“甘肃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平台”,统筹使用业务管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两大模块,实时监测化工园区在册设备情况,为特种设备日常监管工作指明方向。
做好两个结合。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对正在安装特种设备的企业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查验安装单位、安装人员资质;对即将投产的企业进行重点走访,检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安全管理档案,共发现隐患15处,督促整改问题25处,切实从安装开始就夯实化工企业安全基础。
建立三个台账。建立设备管理台账,摸清设备“家底”,按照“一企一册”的服务标准,主动作为,深入现场,帮助企业理清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隐患管理台账,对照“甘肃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平台”监督管理系统,结合日常检查情况,梳理隐患设备,建立隐患台账,全面掌握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现状,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应急管理台账,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应急管理责任,编制“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应急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
- 2019-12-26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兰州新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8797户
- 2019-12-25全域无垃圾治理 建设幸福美丽兰州新区
- 2019-12-25兰州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夜查行动 查处道路遗撒行为214辆/次
- 2019-12-25兰州新区落实消防救援人员优抚优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