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开展“送教上门”落实教育扶贫
通讯员 岩蕙 郭琪
为全面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年来,临泽县组织教师为特殊孩子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教师本色。
12月19日,记者随新华镇中心小学教师张雅琴和王彩霞走访了该校两名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
今年14岁的代友旺,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及肢体二级残疾,无法上学。自2017年起,新华镇中心小学就承担起了这个孩子的教育责任,组织教师每周上门送教一次,给他带来知识、带来关怀。
“没来以前,他家里蹲着,啥(都)不知道,一直这个(状态)几年。老师一个礼拜一来,来了教他,说话基本上能听来了,有的字也能认得了,进步也还怪大的,脑子也稍微灵活一些了。”代友旺外公张顺云说道。
在代友旺的家中,一张沙发、一张桌子、一个孩子、一位老师组成了简易的课堂。由于孩子情况比较差,还达不到直接接受小学教育的程度,所以老师准备了更适合他的图画类读本,教他辨认颜色、识字,并帮助他做康复训练。
“我是从2017年底到这开始送教。他虽然说不出来,我说他可以指出来,他心里明白,慢慢的现在能够认50多个字,看电视的时候也基本可以看得懂,听得懂,也可以看看报纸,看看书,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尽可能地让他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成长。”新华镇中心小学教师张雅琴说。
“我们今天学习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在一个题目当中又有乘法,又有加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明白了吗?......”在临泽县新华镇西街村八社张光海的家中,王彩霞老师正在教授张光海算数。
今年13岁的张光海,由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四肢无力,在五岁以后渐渐失去行走能力,2014年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端碗、拿书之类的动作也无法完成。原本在外打工的父母便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饺子馆,方便照料孩子。2017年,张光海一家被确立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享受二类低保。然而孩子生活无法自理,如何接受教育困扰着这一家人。
2017年底,新华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上门”,老师们每周都来到张光海的家中开展教学,教授加减乘除、阅读等知识。现如今,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阅读成语故事。
“王老师每周来我们家送教上门,送教上门之后张光海也得到了一定的帮助,识了好多字,孩子的心情也好了,也有了时间观念。”张光海母亲鲍翠霞感激的说。
新华镇中心小学教师王彩霞说:“我想通过我的送教上门工作,让他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从书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贾永武介绍说:“近年来,我们组织6名教师对3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300余次,每次两课时。通过学业辅导康复训练等有效教育扶贫方式,给这些孩子带去了改变,带去了希望。”
近年来,针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未入学的实际情况,临泽县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程,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评估,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在孩子就近学校建立学籍后,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以及详细的送教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一次送教上门,每学期一次送温暖。在送教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二对一”的辅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至目前,今年全县组织20名教师为10名符合送教上门条件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累计开展送教上门600余次。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