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峡,兰州黄河水面最窄的地方
原标题:桑园峡,兰州黄河水面最窄的地方
黄河兰州段在这里最窄
桑园峡的芦苇荡
桑园峡吊桥
明肃王墓
11月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正式启动,目前正在火热征稿中。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晚报派出记者前往西固三江口景区等多处黄河兰州段的知名景点,探访美景和人文。
近日,兰州晚报记者走进榆中县桑园峡,带您探访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在这里,母亲河左拐右拐,最终将水面缩成75米,成为黄河兰州段水面最窄的地方。这里的桑园峡吊桥是一代人的黄河记忆。而因为有了黄河,明肃王下令在此开辟桑园,栽活近千株桑树,而他的最终归宿也选在附近。
黄河兰州段在这里最窄
桑园峡位于兰州以东三公里,黄河平缓地流过金城,到了雁儿湾即为桑园峡峡口,它使黄河河面急骤收缩。
桑园峡因桑园子村而得名,现在的桑园峡归属和平镇管辖。采访过程由桑园子热心村民周德顺当向导,他虽然曾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但现在已无职务。
和兰州城内的黄河景观大多已开发且有人管护不一样,桑园峡虽然名气大,但身处农村,两岸景致只不过是原始的农田而已。可这并不影响桑园峡带点粗糙但却很干净、让人安心和舒心的纯净美。
桑园峡的地标便是有些名气的桑园峡吊桥,桥长140米,桥面宽4米。作为一个新兰州人,记者对这座吊桥是没有概念的。采访当天,记者前往体验,远远的就看见一座朴素、简约的桥横跨黄河,可能是见惯了城市里各式现代化大桥,在宁静乡村的映衬下,这座小桥反倒给人一种别样的久违了的吸引力。据今年72岁的村民周鹏图回忆,这座吊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95年就停用了,之后便再无养护。算起来,这座桥已停用25年之久。
记者继续向东探访。几分钟车程后,记者便被面前的风景所吸引:一座巨大的石山突然出现,石壁峭拔,岩层嶙峋,浑似神工鬼斧凿成,符合旅游打卡的标准。记者正喊着停车拍照,周德顺便说道:黄河最窄的地方就在这儿。走到岸边观看,这里的黄河水面异常平静,无法将其与雄浑奔腾的黄河对应。水面的确很窄,官方数字75米。水面有成群的野鸭子在嬉戏,河的南岸有一片片茂密的芦苇荡,北岸的大山崖壁上也不时有鸟儿出没。这一切,俨然构成了一幅江南水墨图。
明肃王的故事
“小时候,有几个老院子,有好几棵老桑树,后来就都没了。近几年,有自己长出来的几棵桑树。”说起桑园峡,就不得不说肃王了,周德顺口中的桑树“源于”明初。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来甘肃执政的朱元璋十四子—肃王,因来自江南,常怀念家乡,便选定在这里种桑养蚕,开辟桑园,改善了当时单一的农业品种结构,桑园子便因此而得名。
这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在好不容易寻访到一棵很漂亮的桑树后,关于肃王的印记便只剩桑园子的邻村——黄家庄了。明肃王墓墓葬群位于黄家庄平顶峰南麓。据介绍,明肃王墓墓葬群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规格最高、埋葬最为集中的藩王墓葬群。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45万平方米,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比而言,肃王陵园比较简陋,管护的水平差,也不见有游客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陵园的植被虽然杂乱但还算茂密,还有一棵桑树长在墙角。就这样,数百年过去了,一代肃王最终与这片黄河滋养的土地融为一体。
有大河,往往就有厚重的文化
周德顺是土生土长的桑园子村人,他说,“我小时候,村里也没啥可玩的,就在河边游泳,还经常见从兰州下来的各种筏子。夏天坐在黄河边,河风吹起来,神清气爽。心情不好,在黄河边待会就会好很多!”
有大河的地方,往往就有厚重的文化。桑园子也一样。这里不仅有肃王的故事,周姓先祖早在明代以前就定居、繁衍生息,作为此处的大姓,目前大约还有三四千口周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明清时期,周氏先辈就用烧炭浇醋法在岩石之上开路凿渠,引官滩沟之水浇灌土地。后于雁儿湾筑坝拦成就了今日兰州城东的200亩城市用地。
此外,明清及民国时期,村民就利用水力资源经营磨坊、售石料、种绿烟、办水烟厂,“桑”字牌水烟和桑园子水磨面粉曾一度销往全国。上世纪70年代末,村民办起了一系列村集体企业,有汽车运输队、皮鞋厂、砖厂、铁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体企业一度居全市领先地位。
此外,记者看到,桑园子悠久历史中遗留下不少古迹遗址,有始建于明代的古庙、古戏台,还有周氏祠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