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守好一潭碧波水 打赢碧水保卫战——陇原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八)

19-11-29 15:31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守好一潭碧波水 打赢碧水保卫战——陇原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八)

  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把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本报记者 李董 摄

  记者 罗艳 李董

  初冬的陇南,从巍峨的鸡峰山到美丽的晚霞湖,从繁华的城区到宁静的乡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湛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一片洁净,令人赏心悦目。

  11月12日至15日,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组以“碧水保卫战”为主题,先后赴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康县、徽县,对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采访,对中央环保督察生态问题整改取得的成果进行采访报道。

  经过四天的实地采访,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陇南市通过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供水工程和灌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高效用水工作推进、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利风景区打造、水管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使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原始生态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持、特色山水景观体系初具雏形。

  (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和草原生态严重破坏,陇南许多地方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严重。曾几何时,陇南的几条溪流河水,被人形容为“一碗河水半碗泥”。

  尤其是陇南市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大,岩石软弱破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多为强降雨或冰雹,暴雨、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2008年以来,先后发生了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和百年不遇的“7·17”、“8·12”暴洪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

  这种特殊的市情和水情,决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此,防灾减灾始终是我市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市整合水利、气象、国土、环保、水文、地震、通讯等部门软硬件资源,建成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系统,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测设备的改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群测群防点1846个,拥有市、县区、乡镇和村社四级群测群防责任人员2.5万人,针对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陇南山大沟深、人高水低,农村人畜饮水一直是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难题。2004年以来,我市持续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农村安全饮水实施规划,对村庄相对密集水源充足的地区,实施整乡镇或跨村集中连片供水;对村庄相对分散的地区,以村为单位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对水源严重缺乏的地区采用修建集雨水窖的方式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供水工程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我市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185个,污水处理站和城中村污水管网工程16个。累计淘汰25条重金属落后产能生产线,涉及自然保护区27个采探矿企业已全面停止采探矿活动,完成的26个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与此同时,全市推广地膜覆盖,有效减少无效蒸发,降低作物灌溉需水量。工业方面,我市高度重视工业节水方面的工作,成立了工业节能减排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具体抓全市工业节水。生活方面,市政府通过发布节水倡议书、举办“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宣传周等活动,普及了节水知识,增强了居民的水忧患意识、水节约意识和水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服务机构用水管控,有力促进了公共生活用水效率的提高。

  我市还积极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富市”发展思路,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屏障功能,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积极打造拉动发展的“绿色引擎”,建立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文县金丝猴尖山自然保护区、成县鸡山自然保护区等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9.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5%。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发生的巨大变化,带给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

  人给水以出路,水给人以活路。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市实行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在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全方位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我市成为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后,紧抓这个重要机遇,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指导下,科学编制了《陇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六大体系建设为支撑,以35项建设内容和10个示范项目为抓手,使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以江河源区、河库周边、中小河流上游区域为治理重点,我市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健全了多形式的保护管理机制,初步实现天保区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了巨大作用。

  同时,全市开展了退耕地造林行动和坡耕地综合整治行动。在白龙江流域、礼县盐官河流域、康县西汉水流域等退耕还林工程十大示范区,山上森林密布,山下清溪流淌,山腰梯田平展,沟渠纵横,道路井然,作物茂盛。治理区水土流失强度降低了1-2个等级,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0%以上。

  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组合行动,使我市的山水得到了充分滋养和调理,陇南大地血脉通畅,精气充盈。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期间,我市加大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广大农村,成立专门的保洁机构,对垃圾和污水,分类排放、集中处理,添置垃圾车,修建垃圾池,实行沼气改造,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地膜。村庄的环境干净整洁了,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对河流的污染减小了,绿水环绕村庄,已成为寻常美景。

  截至目前,一区八县九个城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用,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大力推行人工滨水景观长廊的建设,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优质宜居环境。

  山青了,水绿了,陇南生态充满活力。

  (三)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陇南,水的美好,遍布城镇、乡村和山川河谷。

  在市区,以长江大道为纽带,二十公里亲水休闲文化长廊,东扩西进,连接起汉王、两水两个大镇,把乡村融入城镇,悠久的农耕文化和现代的时尚生活在这里交相辉映。市民生态休闲、地震历史纪念、地域文化展示,武都,这个古老的山城,因为白龙江,而变得开放文明、充满活力。

  我们看到,以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园区为重点,依托两当河,两当的绿色旅游生态长廊逶迤百里,文化厚重,又充满灵性。

  在成县、徽县,治理河道生态,打造亲水文化平台,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的锻炼、休闲和娱乐,提供了广阔天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33”重点工作和“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我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水生态文明建设这项伟大的工程,已经成为构建我市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集中水源地保护工程、城乡饮水保障工程、农业供水基础设施等建设,全面提升陇南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到2016年,全部解决69.72万不安全饮水人口的吃水问题。

  ——通过“源头减排、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控制水体污染。2016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维持在86%,II类水及以上河长比例达60%。通过水利风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建设,申报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面打造名胜景区品牌,发挥旅游资源效应。通过滨水多功能景观走廊建设等,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通过水务体制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政策、建设基础设施体系,使水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决策得到有效实施,水利设施稳定运行,城乡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指标得到全面落实。

  ——通过系统推进山水文化工程和培育水文明意识,促进形成山水文化聚集地,推进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快社会文明发展进程。通过挖掘、整理、提升陇南市“依山水而生、伴山水而在、适山水而长”的特色山水文化体系,塑造陇南特色山水文化品牌。

  ……

  一幅碧水蓝天、山水相连、城水相融的城市生态宜居水景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陇南将因水而媚,缘水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麦积区:“暖流计划”爱心物资让山区孩子温暖过冬 麦积区:“暖流计划”爱心物资让山区孩子温暖过冬
  • 甘肃福彩发布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去年筹集公益金13.62亿 甘肃福彩发布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去年筹集公益金13.62亿
  • 甘肃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在兰州正式揭牌(图)   甘肃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在兰州正式揭牌(图)
  • 精雕细琢敦煌舞:举手投足见神韵(组图) 精雕细琢敦煌舞:举手投足见神韵(组图)
  • 张智明督查花牛镇脱贫攻坚工作 张智明督查花牛镇脱贫攻坚工作
  • 非遗之美 匠心筑梦——访省级非遗武山木雕传承人康向阳 非遗之美 匠心筑梦——访省级非遗武山木雕传承人康向阳
  • 文创与彩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就在这个展览里! 文创与彩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就在这个展览里!
  • 《舞从敦煌来》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汇报演出精彩绽放 《舞从敦煌来》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汇报演出精彩绽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