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生态与经济效益并行的发展之路 ——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调查

19-11-29 15:0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生态与经济效益并行的发展之路 ——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调查

  在武都,油橄榄不但是经济树,也是景观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早在1975年,一批油橄榄树苗从欧洲大陆被运到陇南市武都区扎根结果。经过44的发展,武都区不但跻身全国油橄榄种植的四大区域之一,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油橄榄之乡”,油橄榄也成为当地适生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橄榄之城

  在武都,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油橄榄树。规模化发展的油橄榄产业,已成为绿色发展的标志。行走在武都街区,街道两旁随处可见一行行油橄榄树。油橄榄特色景观灯、油橄榄产业生态园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

  陇南油橄榄产业从开始栽植试验,前后经历了引种、示范推广、产业开发和创新驱动四个阶段。1989年,国家“陇南油橄榄基地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在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建立国内第二代油橄榄示范园,有7个品种821株油橄榄开花结果,建设了年产50吨的橄榄油工厂。1996年,国务院将武都区列为“全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试点县”,陇南展开了以规模开发油橄榄支柱产业为主的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按照“公司+基地”模式,积极发展国有橄榄园4处,大户经营的橄榄园145处,农户连片橄榄园192处。

  据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介绍,世界上油橄榄品种达2000多种,陇南市引进国内外油橄榄品种124个,筛选出了7个油橄榄省级良种。全市已发展油橄榄60万亩,占全国126万亩的48%,年产鲜果38000吨,生产初榨油5700吨,实现综合产值达16.1亿元,武都成为我国仅有的有产量、有品牌、有市场的油橄榄主产区。

  绿色崛起

  从武都区出发,沿212国道前行,生长在道路两旁的油橄榄形成了136公里绿色长廊。

  陇南属于我国四大泥石流多发易发区之一,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作为四季常绿的油橄榄,发达的根系具有固土护坡的作用,能够对当地疏松的土质进行有效的保护。

  陇南油橄榄种植主要分布在白龙江、白水江二级阶地和泥石流沟道冲积扇上,60万亩油橄榄发挥了生态保障作用,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地表径流,每年向长江减少泥沙输送量5483万吨。使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

  进入两水镇,绕山路而上,陇南市武都区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就建在半山腰上。

  “你看看,以前光秃秃的山坡上没有生机,这几年情况变了,山上已经布满了成片的橄榄林。”陇南市武都区大湾沟油橄榄基地工作人员王鹏说,他从小在武都长大,现在的武都生态比2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鹏常年在大湾沟实验基地工作,他对油橄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深有体会,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区内有300多亩树龄为5—10年的油橄榄。15-20年树龄的大树,平均亩产鲜果2吨左右,每吨价格为5000元。王鹏说,这里主要种植有阿尔波莎纳、柯基、坷拉蒂等试验的新品种。

  近年来,陇南市新发展油橄榄近20万亩,同时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示范点,其中1000亩以上示范点32个、5000亩以上示范点7个,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典型村、典型户,进一步扩大了基地规模。

  家住两水镇杜家沟村的唐小文告诉记者,因为村里光照好,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也适宜,全村300多户村民,每家都种植了油橄榄。“我家有3亩油橄榄,因为树龄不大,去年产了100多斤,今年产了500多斤,产量每年都在提高。”唐小文说,目前除了种植油橄榄,还套种一些花椒,增加家庭收入。

  科技创新

  陇南油橄榄产业化发展之时,科技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推进。

  近年来,武都成立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油橄榄专业研发机构,“油橄榄的生长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我们基地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众多油橄榄品种的遴选,最终选取最适合陇南气候环境的品种进行培育,进一步提升油橄榄的质量和产量。”王鹏介绍说,基地在育苗过程中采取了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全程进行电脑监控,有效解决了当地油橄榄半山育苗的缺水难题。

  为了油橄榄提质增产,武都区正在探索选育优质高产的油橄榄品种,并将20多年的大树进行修剪、嫁接,以科技化手段提升油橄榄附加值。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我们先后突破了油橄榄扦插育苗、适生区规划布局、丰产栽培技术、榨油工艺技术、化妆品保健品研发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邓煜介绍说,武都区在油橄榄品种驯化、栽培技术、新产品研发和龙头企业建设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

  “只要有土的地方,油橄榄就能成活,油橄榄育苗采取插枝法,成活率在99%以上。”王鹏指着试验田里的油橄榄苗说。

  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武都区被划分为全国油橄榄一级适生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比较成熟的优质丰产的油橄榄栽培技术,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示范园。

  武都区新引进的油橄榄品种试栽植后3年挂果,具有颗粒大、挂果早、产量高的特点。据最新田间试验统计表明,这个品种栽植5年的平均单株产量达6公斤,亩产达200多公斤。栽植8年的平均单株产量达18公斤,亩产达500公斤,亩产量已经达到了地中海沿岸水平。

  邓煜认为,陇南市油橄榄新产品研发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组建了3个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重大科技项目4项,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研发出了食用橄榄油、橄榄油系列化妆品等10大类80多种产品,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奖项60多项。良种引进及试验示范走在全国前列。陇南市已建成了亚洲收集油橄榄品种最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建成了甘肃省油橄榄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良种苗木1200多万株,出圃500多万株。

  产业延伸

  油橄榄产业能走多远,关键要看产业链有多长。

  记者了解到,陇南已经将油橄榄品种科技、传统加工、地中海风情与当地文化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油橄榄文化风情。

  就在油橄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油橄榄产业链正在进一步延伸,下游产品开发力度逐年递增。武都区已经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罐头、橄榄果食品、橄榄菜等9大类50多个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72个奖项。

  橄榄油不但是人类的主要食用油,而且工业用途也非常广泛,是酿酒、饮料、医药、日用化工、纺织印染、电子仪表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添加剂或润滑剂,被誉为“液体黄金”。

  近年来,武都区在大力发展基地化栽植的同时,配套建成了13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橄榄油日加工能力达950吨。与此同时,陇南市紧盯橄榄油市场空间,改变以往卖油的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油橄榄产业换挡升级。在实现产业振兴之时,陇南油橄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邓煜表示,陇南橄榄油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广州、兰州等地建立实体直销店11个,建立营销橄榄油及其制品的网店1000多家,综合产值11.85亿元,成为适生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在兰州正式揭牌(图)   甘肃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在兰州正式揭牌(图)
  • 精雕细琢敦煌舞:举手投足见神韵(组图) 精雕细琢敦煌舞:举手投足见神韵(组图)
  • 张智明督查花牛镇脱贫攻坚工作 张智明督查花牛镇脱贫攻坚工作
  • 非遗之美 匠心筑梦——访省级非遗武山木雕传承人康向阳 非遗之美 匠心筑梦——访省级非遗武山木雕传承人康向阳
  • 文创与彩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就在这个展览里! 文创与彩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就在这个展览里!
  • 《舞从敦煌来》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汇报演出精彩绽放 《舞从敦煌来》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汇报演出精彩绽放
  • 【赏析】丝路驼铃播春光 【赏析】丝路驼铃播春光
  • 形神兼备 情境融合 形神兼备 情境融合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