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副乡长李志霖
原标题:一粒“向党”而生的种子 正在蔚然成“霖”——追记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副乡长李志霖
通讯员 赵芳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
李志霖同志是西峰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李志霖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根植于南梁精神的红色沃土,根植于农村发展的一线实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政治品质,充分彰显了党的群众工作优势。李志霖像一粒种子,迎着阳光,坚定信念“向党”而生,俯下身子一心为民,把根深深扎进了人民群众的土壤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019年10月29日,中共西峰区委决定,开展向李志霖同志学习活动,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奋发进取、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一股学习李志霖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董志塬上涌动着……
初冬时节,再次来到李岭村,村容村貌依旧整整齐齐、别致有序,校园里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迎风飘扬,红旗下时而传来孩子们洪亮有力的朗读声;海山寺的沟底深处,项目现场施工进行得如火如荼;和谐路上,几位村民正拿着扫把清扫街道……李志霖同志殉职九个月了,触景生情,感受到的是村民们对他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1] 生根发芽
李志霖,1962年12月出生于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全家7口人只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在生活困难,食不果腹的情况下,1981年10月,19岁的李志霖参军入伍。1982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李志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迅速掌握了娴熟的驾驶技术,成为汽车班班长。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多次穿越敌人炮火封锁,运送弹药和给养,荣立二等功,并被授予“模范汽车兵”称号。
1988年11月,李志霖光荣退伍,被安置在原西峰市汽车运输公司,成了一名优秀的驾驶员。1998年因企业改制,他成了下岗职工。但有驾驶技术傍身的他很抢手,许多车队出高薪聘他去当货车司机,同事们也都想拉他一起去跑运输线。而李志霖却把再创业的地方选在了生他养他的李岭村。
李志霖发现村里没有面粉加工厂,村民们常常要把小麦拉到十里外的什社乡上去加工,遇上天阴下雨,坑坑洼洼的泥水路让村民叫苦不迭。在村里办面粉厂成了他创业的第一步。两年时间,李志霖把小作坊办成了全市首家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标准化加工企业——白天鹅面粉厂,年加工小麦9500多吨,面粉畅销全市8个县(区)以及周边地区,年纯收入超15万元。在李志霖的带领下,村里闲散劳动力跟着他一起致富。
有头脑,有思想,能致富的李志霖成了十里八乡的能人。一些有想法、有困难的村民,也找上门寻求出路与帮助,就连村民的难缠事都来找他“断官司”。久而久之,李志霖在村里的威望越来越高。在村“两委”换届之际,乡干部及李岭村的群众不谋而合,希望致富能手李志霖担任李岭村党支部书记。可一直生活在本村的家人们极力反对,他们太清楚李岭村这个“烂摊子”要想改变有多难。2000年前后的李岭村,基础滞后、赌博成风,各项工作在全乡排名靠后,包村干部不愿来,村民娶媳妇都成问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杆村”。可看着全村人期盼的眼神,李志霖下定决心:“我是党员,乡亲们有需要,我有什么理由拒绝!”
2003年3月6日,41岁的李志霖当选李岭村党支部书记。自此,他将面粉厂外包,一门心思当起了李岭的家。
走马上任的李志霖,也放了“三把火”:修缮校舍,填沟平路,充实班子。他雷厉风行,实干实抓的工作作风,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新闻稿中曾这样描述:“从干群关系紧张到干部一呼百应;从久处末位到跃居全乡第一;从‘烂杆村’到捧回‘五好标兵村党支部’奖牌;从人心涣散到大发展局面的形成……这些嬗变,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是在3个月内实现的,被人们称之为——‘百日振兴’”。
群众信任了,干部给力了,李志霖干劲更足了。白天跑部门、争项目、要资金,晚上做规划、定任务、抓落实,最终打通了李岭村建设发展的脉络。
如今的李岭村,户户通柏油路、家家用自来水;李岭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不足2000元,一跃达到2018年的9855元。李岭村拔掉了穷根,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李志霖被省委授予“五好党支部书记”,被评为“感动庆阳人物”,因工作出色,2016年被推选为什社乡副乡长,他分管的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就在去世前两天,他还在为李岭村海山寺固沟保塬项目积极奔走。
[2] 开花结果
“失去志霖,是我们老百姓的一大损失。”正在自家院子里翻晒玉米的村民李彦峰,与李志霖是发小。提起李志霖,他的眼眶中噙满泪花:“开着电蹦子去田间地头干活时,就会想起当年,他带领全村人,硬是把阻断祖祖辈辈通行的深沟壕给填平,把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土路硬化的场景;每当吃完饭带着孙子去文化广场转悠时,看到那里的草木景观,宣传标语,总是想起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忙前忙后的身影;在自家院子干活,每每有车在家门口路过时,总是不由地向外张望,总觉着,他还会像以前那样,早晚路过,都要进来和我说上两句……”
村干部郑士新忘不了,2005年大旱,李岭村11个村民小组,每家每天只能供一大桶水,到最后村里7口机井全部断水。面对严峻的旱情,李志霖反复跑部门,多方寻求支持,第一口深水机井在李岭村小庄组建成的情景,“井深170米,用的是深井泵,不用灌压水,按钮一按水就能上来。”在那一刻,难以言表的喜悦与甘甜的井水一同涌进了乡亲们的心田。如今的李岭村,各类引水工程达到16个,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吃饭、种田早已不再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村民王喜兰忘不了,当初建设美丽乡村时,李志霖五次上门做她的思想工作,就因他的一句“村里漂亮了,居住条件好了,娃娃娶媳妇也更容易了。”她忍痛放弃自家还在盛果期的两亩果园。“为了集体的利益,吃点亏不算啥。李书记说要让李岭村变个样子,让李岭人变个活法,我信他!”看到曾经被人嫌弃的“烂杆村”,跻身省级十大美丽乡村之列,人人乐道,游人不绝,王喜兰坚信,自己当年没有信错人。
苹果大户郑志宏忘不了,新建百亩标准化苹果基地时,村民不接受,流转不到土地。李志霖对全村人说:“穷人要想富,就得搞产业。”他组织“两委”班子成员,一边上门给农户算经济账,一边动员村里愿意流转土地的群众出让土地,与流转区愿意种地的群众相互置换。不到一周时间,2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现在,全村6800亩耕地,三分之二种满了果树,苹果产业为村民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村干部李怀涛忘不了。当年,就因李志霖的一句话:“一家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放弃自己的事业,跟着李志霖干了起来。如今已担任李岭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怀涛,接过李志霖手里的接力棒,继续为李岭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一砖一瓦皆是他,一草一木总关情。”16年来,李志霖同志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亲民、爱民、为民,让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李岭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蔚然成“霖”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李志霖不仅要让群众有吃穿住行的保障,还要让群众拥有美丽乡村的体面;他不仅要把群众领到富路上,还要把群众领到正路上……
人居环境的面子和精神文明的里子都要美,美丽乡村才是真正的美。当年,泥瓦匠李彦儒,因施工意外,腰部受伤,丧失劳动力,从而自暴自弃与麻将为伍。李志霖得知李彦儒瓦工手艺不错,借村里建设项目开工,请行家出山,让他带工监工。找到人生价值的李彦儒,从此远离了麻将,还在李岭村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中,带头将自家的老庄子赠送给了村里。
李岭村抓建设、兴产业,不忘树新风、扬正气。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精神文明主题文化街;开展“传家训、亮家风”等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区率先成立红白理事大厅,设立集中丧葬区。让李岭村的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
“哎,村里啥都美得很,只是,志霖这么好的人不在了……”李岭村村民李彦荣指着眼前干干净净的小游园说,“见不得乱糟糟的样子。周边的居民,只要谁看见,谁就主动收拾了。”提及李志霖同志,李彦荣久久说不出话来。他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因家里缺少劳力,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志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让这个家庭脱贫,首先要让这个家里的支柱站起来。他联合扶贫干部,到处筹资金,联系医院,替李彦荣治病。如今56岁的李彦荣早已脱去了贫困户的帽子,身体健康,儿子成家立业,日子幸福美满。
主动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在李岭村已经成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个村的民风,我们都看着眼热!李书记在的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村民们从来都不是各扫门前雪,像一大家子人似的,把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在李岭小学工作的外乡人冯龙感叹道,如今,李书记不在了,村民们还是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在这落叶纷飞,秸秆成堆的季节里,在李岭村很难见到秋风瑟瑟,枯草萧萧,满目狼藉的景象。什么是常态长效?李岭村的干部群众的自觉性给出了答案。
[4]生命不息
“出事的前两天,他还在为李岭海山寺固沟保塬项目积极奔走……”这句话,成了李岭村干部提及李志霖同志时,最悲痛的表达,那些李志霖生前未完成的事业,也成了党员干部心头的重中之重。
“原来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治理,将来连下山的路都要塌没了。”家住海山寺沟边的村民李怀德老人很是担心,每逢暴雨过后,他都要来到沟边看看。李岭南坡沟,下游是淤地坝,沟脑有海山寺景区,沟边有李岭村部及居民小区,经过长年洪水的冲刷,沟里时常发生剧烈的滑坡、滑塌、崩塌,致使沟头不断侵蚀沟岸,水土流失严重。
化悲痛为力量,秉承志霖之精神,造福一方百姓,这是李志霖走后,李岭村干部顶在胸口的那股子干劲儿。他们积极奔走,多方协调,联合西峰区水土保持局对南坡头进行抢救性治理,布设沟头防护、排水渠、涝池、护坡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把坡面及沟底用植被做成了微景观。“现在住着心里可踏实了!”对于海山寺固沟保塬项目的治理成效,李怀德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时常约几位老友一起下山去溜达,通往沟底的路既平整又宽广,沿途的风景好,空气也好,是村里人锻炼身体、外村人游玩的好去处。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这群孩子了。只可惜,他没能亲眼看到孩子们搬进新教学楼……”李岭小学校长冯龙带着几乎哽咽地嗓音说,2019年10月17日,李岭小学的102名学生搬进新教学楼那天,原本是喜庆的事儿,可全校师生却显得格外沉默。当时,一位老师感叹道,若是李志霖副乡长还在的话,他一定会来。这句话,一时间让在场的所有人情不自禁,热泪夺眶。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他的奔波争取下,李岭小学建起了三层单面框架结构教学楼。“在盖教学楼时,李乡长心热得像给自家盖楼房那般,每天早晨上班途中,都要刻意折回学校来看看。”冯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每次起床自己都是紧赶慢赶,想着要赶在李乡长之前到工地,可每次去工地时,李乡长都已经在工地协调解决问题了。
温暖的教室里,琅琅读书声在回荡,洁白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梦想,宽敞明亮的窗户外,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们都知道有一位叫李志霖的老书记,让他们的冬天不再寒冷,还有更多像李志霖一样的共产党员们以及爱心人士,正为他们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不断努力着。“在李志霖的努力下,李岭小学献爱心活动达1200多人次,惠及学生246人,并且仍在继续……”冯龙说,一入冬,李岭小学“爱心衣橱”资助的一名学生就收到了600元资助资金。
“零落成泥,香如故”。李志霖崇高的敬业精神,如同种子,洒遍大地,在每一颗善良而奋进的心上种下了“初心”。近年来,李岭村先后接待了10多位国家、省部级领导考察调研,并成功接待了老挝国家党政考察团和16位国际友好人士考察交流,省内外参观学习的党政考察团和民间旅游团体达5000多人次。显胜的冉李村风景如画、肖金的小寨村乡风文明、后官寨的沟畎村产业兴起……一座座美丽,文明,和谐、富足的村庄正在董志塬上冉冉升起。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西峰区采取巡回宣讲、专题党课、实地教育等形式,广泛学习宣传李志霖同志的先进事迹,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李志霖同志的热潮。他的先进事迹,成了广大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模范,成了引领全区上下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榜样力量。
一粒种子的力量,不仅仅可以顶石而出,牢守一方水土。它更大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奋斗不止的不断传承与传播,直至根深蒂固,不可撼动。李志霖这粒朴实、坚韧、奉献的种子正以“燎原”之势,在干部群众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蔚然成林,生命不息……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