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丨尕秀村变了样
原标题:尕秀村变了样
通讯员 沈江平 李金凤
上世纪60年代的碌曲县尕秀村只有六十多户人家,那时群众住在帐篷里,过着居无定所、栉风沐雨的游牧生活。
2017年尕秀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年3月,甘南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尕秀村确定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以把尕秀村打造成“领先全省、示范藏区、享誉全国”的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为目标,吹响了“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的集结号。
牧村面貌焕然一新
金秋时节,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藏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统一的红房子沿着国道213线两边一字排开。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尕秀村引入了新能源、新设备,完善了巷道硬化、石板路铺设、村史博物馆、文化广场、经幡长廊、雕塑、光纤网络建设、电力改造工程、整村亮化、提升改造,建成旅游公厕、便民桥,并安装房前屋后实木栅栏、智慧牧场高标准围栏等基础设施,水电路房等各类项目整合落实,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村容村貌。
“我年轻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草滩,没有房子,只有帐篷。一年四季都跟着牛羊走,碗里吃的酥油一点点,身上穿的皮袄光板板,哪像现在定居在这么洋气的房子里,吃什么有什么,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就有什么样的衣服。” 75岁高龄的格日措老阿妈天气晴好的时候,每天都会去广场边上坐坐,总会对来尕秀的人诉说起这片土地的涅槃。
为了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尕秀村在牧民定居和完善设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环境革命”。
全面开展村内村外、农牧户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并对确定的65户样板户院落统一设计,集中实施“七改”工程,革除了以往“陈规陋习”,引进建成了集成式卫浴房、分户式光伏电源、化粪池和生活污水组合处理设备等一系列高科技、新能源产品的生产生活设施,让牧民群众真正作为建设者和受益者参与到环境革命中来。
此举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洗礼了沉积已久的“陋习”,更提升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为打造整洁亮丽、文旅融合的秀美尕秀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开设了“环境卫生”“健康尕秀”“疾病预防”三个栏目,引导牧民群众培育健康卫生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打造健康卫生新尕秀。
“这个太阳能热水器真的太神奇了,一拧开关热水就像下雨一样,想啥时候洗澡就能啥时候洗澡。”15岁的卓玛吉看着屋顶上的那只大水桶,觉得它是自己见过的最神奇的物件。
硬件设施改善了,接下来就是引导牧民群众转变生活习惯。从州上到县镇一级,从广大志愿者到镇上驻村工作组和扶贫帮扶工作队,人人成了模范和榜样,大到床具窗帘类的清洗,小到剪指甲理发这样的个人卫生,干部都带着做,群众学着干。
尕秀村党支部书记拉毛加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家院子里养着牛羊,遍地都是牛粪羊粪, 2017年村上开始提升改造,发展牧家乐,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环境保护政策,从思想上转变我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现在那种脏乱差的村貌一去不复返了,村民们也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家园打扫干净了,才有客人愿意来。”
“三变”引领经济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如何让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成为摆在广大干部和群众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省上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推动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正是沐浴“三变”改革的春风,才催生出尕秀村这朵美丽的花朵。
尕秀村在农牧村“三变”改革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行,组建成立了尕秀村东喀尔集体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村集体经济运行的载体。
67岁的贡保加老人第一个响应号召,办起了牧家乐,结果一炮打响,牧家乐生意越做越大,人多的时候,老两口都忙不过来,周围的乡亲、甚至外村的亲戚都过来当帮手。看到这样的发展前景,尕秀村村民终于认识到,依托生态和民俗资源,开办牧家乐是做好做活旅游产业的一个方向。
尕秀村依托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异彩纷呈的民俗节庆、远古历史的七漒川古城,紧抓全域旅游契机,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发展产业,有效解决了乡村旅游“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痛点,创建了模式可推广、产业可复制的“尕秀模式”。
目前,尕秀村旅游从业人员达400余人;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帐篷”入股晒金滩帐篷城,通过贫困户30%、一般户40%、投资风险金30%的“334模式”进行投资分红,稳固带动入股群众持续增收,年底每户分红3600元;村集体经济解决就业岗位146个,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15000元;牧家乐67户,户均净收入达3万余元。
尕秀村注册成立的东喀尔旅游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一年四季网上销售藏雪莲、牦牛肉制品、奶制品、藏族特色手工制品等,销售额达20余万元;依托光伏发电产业投资609万元注册成立投资公司,建成254户3000瓦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公司+牧户”的经营模式,分红资金达到90余万元,户均分红收入2500元。
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群众拓宽了增收门路,尕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700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15500元。今年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40万人,综合收入达730万元。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筑牢返贫防线、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坚强保障。
尕秀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吸引着走出去打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扎西东智今年25岁,2017年年底,他得知自己的家乡开始发展旅游产业,便辞职回到老家,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还利用政策扶持和银行贷款,创办了一家注册资金400万,拥有十几名员工的文化传播公司。
生态旅游富了百姓
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市场需求,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打生态牌、吃生态饭、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尕秀村必然的选择。
在成为甘南州创建的第一批“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后,尕秀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资源、资金、人员结构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确定了集餐饮、住宿、观光、探险、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重点推广生态畜牧产品和地方民俗特色,重点支持藏寨牧家乐,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推进草原观光、藏家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多元经营,确保旅客有不同的旅游体验,达到乐了游人、富了百姓的效果,尕秀村紧抓“一会一节”历史机遇,今年初以来,着力从创建背景、自检分析、综合评估、规划总则、总体策划、空间规划、游览系统、节点设计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尕秀,阅读不一样的草原”为总体定位,集中打造了党建红色文化游、藏寨民俗特色游、传统牧场观光游、高原石林平湖探险游、漒川古城遗址体验游、草原生态教育研学游、草原户外主题运动游等旅游体验产品。
尕秀村不断丰富景区内容,先后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夜景赏花玻璃栈道、民俗文化主题广场、村内彩色步道路面、网红钢琴大道、旅游购物中心、生态科普长廊等,为国内外游客讲述了“历史的尕秀”、“ 当下的尕秀”;通过“尕秀之夜·梦幻天境”的形象定位,着力打造“秀之夜”尕秀草原夜游体验项目,把另一种静谧、绚丽的尕秀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不断提升打造,为尕秀申报全省首个村级AAAA级景区奠定了基础。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遴选工作中,尕秀村跻身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为更好提升服务水平,尕秀村不断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无证经营、无序竞争、欺客、宰客、伪劣产品、计量违法等行为的监管力度;聘请商业导游和讲解员来讲好尕秀故事、传播尕秀声音,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推介;村集体经济通过引进第三方管理公司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开展员工系统化培训,强化营销理念;推行奖励推动机制,对经营良好、业绩优秀的牧家乐进行评选奖励,选出的50户在旅游配套设施经费上给予每户1万元的奖励扶持。
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收益让处于观望的牧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多的牧民群众开始从牧场走向市场,从做家务走向做生意,从“看”到“干”,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彻底发生了转变。
索南老人说:“几十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关怀下,我们草原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亲眼目睹了牧民群众由贫穷到富裕的过程,亲身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无微不至的关怀,亲自体验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今的尕秀村,牧民生活步入新的起点,草场得到休养、生态不断改善,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完成了减畜,达到了草畜平衡,发挥了尕海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丰收。
本版图片均由王祁茂摄
相关新闻
- 2019-10-29甘南卓尼为消费扶贫插上“翅膀”
- 2019-10-29甘肃夏河5.7级地震丨经初步排查甘南电网运行无恙
- 2019-10-29甘肃夏河5.7级地震丨甘南州境内道路未发现阻断
- 2019-10-29甘肃夏河5.7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