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孕育种子的泥土——记“金昌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左改玲
原标题:愿做孕育种子的泥土
——记“金昌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左改玲
本报记者 耿淑霞
“对学生一份宽容胜过十份责备”
“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像一棵刚刚发出嫩芽的小树苗,需要细心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是左改玲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在左改玲的办公桌上、抽屉里,放了许多尺子、墨囊、橡皮等小玩意儿,这些东西都是她给学生们准备的,她总说,对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
左改玲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被惯坏了,上学后,三天两头不带书本,不写作业,还在班上捣乱影响其他学生,父母对其也是束手无策。
在左改玲看来,这样的孩子内心都是脆弱的,自尊心强,他不受约束只是想让父母多关注他。在和学生的父母多次沟通后,左改玲开始重点关注这个学生。有一次,班里一个学生的作业本被人撕了,经过调查发现是这个孩子干的,左改玲觉得机会来了。
“不用调查我也知道是他,但我并没有当场揭穿,而是私下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并承诺替他保密,同时,要求他只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就能将功补过。”说起这事儿,左改玲满面笑容,“孩子真的很单纯,当你用保守秘密为条件跟他做交换时,他是很愿意接受的。”经过这件事,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稍有改观。可刚稳定了半年时间,这个孩子又趁老师不在办公室偷看准备考试的卷子,正巧被左改玲看见了。
“当时我咳嗽了一声提醒了他一下就离开了。过了几天,在他的作业本里我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那天被你撞见后我害怕极了,你没有批评我,是对我的宽容和信任,我知道你是让我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谢谢你,我一定做个好学生。”一想起这事儿,左改玲心里总是暖暖的:“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发作。我就在作业本下面加了一句话:你这样做老师很高兴,说明你已经爱上了学习,只是方式方法不对,我相信你一定能凭自己的实力考出好成绩。”
那以后,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学习上积极努力,成绩突飞猛进,当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要是放心,孩子就交给我吧!”
有一年期中考试前夕,左改玲所带班级的一名女生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细心的左改玲马上找其谈话,原来该学生的母亲在工作时手部受了重伤,父亲长年有病,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顾,这名学生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了解情况后,左改玲主动与学生的母亲取得联系:“你要是放心,孩子就交给我吧。正好还能跟我姑娘作个伴。”
从那天起,左改玲白天当老师,下班后就成了这名学生的临时妈妈,带她回家跟家人同吃同住。年幼的女儿不理解:为什么妈妈每天接姐姐回家,却不来接自己。
“女儿埋怨我,搞得我哭笑不得,就跟她解释:姐姐是妈妈的学生,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她所以跟妈妈一起回家。那时女儿正上幼儿园,每天就盼着我能去接她,可是,我总是食言。”谈起女儿,左改玲满怀愧疚。
因为换了环境,这名学生刚来左改玲家时不适应,经常半夜尿床。左改玲啥话没有,不管几点,都及时为孩子换上干净的被褥。后来,细心的左改玲找到了孩子尿床的原因,就每天半夜叫孩子起一次夜,渐渐地,孩子不再尿床,而这一住就是8个多月。后来,这名学生的父母身体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对孩子的照顾还是有限,左改玲就又把她接回家,断断续续地从三年级一直把这名学生带到了六年级。
谈起这件事,左改玲笑着说:“说实话,相处久了,我还真舍不得这孩子,孩子很懂事,学习上也很努力,跟我家人相处得很融洽,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大女儿。”孩子的母亲对左改玲一直心怀感激,当小儿子到上学年龄时,她执意把孩子放进左改玲的班级,用她的话说:“把孩子放到左老师身边,我放心。”
从教至今,把学生带回家住对左改玲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有一年临近中秋节,左改玲班上一名单亲妈妈要出差,没人照顾孩子,就硬着头皮找到左改玲,左改玲二话不说当天就把孩子带回了家,还在中秋节当天,带着孩子去婆婆家吃了团圆饭……
“我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是我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是左改玲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左改玲深挖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学习计划。
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左改玲安排每天早晨十分钟的经典诵读。她亲身示范,要求学生背会的自己先背会,逐一领着学生背、记、考,直到全部合格为止。她所带班级学生的古诗积累量已经超过教育部门规定的篇目。她还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专门记录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积累素材。她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及格率100%,优秀率达98%。
然而,优秀率差的这2%却一直让左改玲耿耿于怀:“同事们都说我太贪心,98%的优秀率对一个有50多名学生的班级来说,相当于只有一个人的成绩没有达到优秀。其实,我心里明白,学习上是存在智商差距的,我遗憾的是,如果把品德这一块放进去,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一定是100%优秀。”
学生的成绩在左改玲看来只能证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证明一个学生的全部,她更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她说:“我一直坚持,学习上可以有智商差距,可以有好有坏,但是品德上绝不能有差距。我教的学生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从教15年来,左改玲带过的学生中有的已经上了大学,可是这些孩子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回金昌都会来看望她,一见面不是叫老师,而是喊妈妈,每当这个时候,左改玲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像蜡烛,更像泥土,使每一颗种子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健康成长。”左改玲很喜欢这句话,而她也甘愿做一抔孕育种子的泥土。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