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路上再出发 焉支山下著华章 ——张掖山丹县七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原标题:古丝路上再出发 焉支山下著华章
——山丹县七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山丹马场优美的自然风光。
山丹如意花海。 杨艳敏
山丹当地的社火表演。
兰新高铁动车穿越祁连山油菜花海。 杨艳敏
当地农民正在采摘西兰花。
山丹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美丽如画的山丹新城区。
70年峥嵘岁月,70年奋斗如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山丹县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持续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这里的可喜变迁。2018年,山丹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29亿元,为1949年的2244倍,为1978年的135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949年的84.5∶7.3∶8.2调整为20.5∶24.5∶55,产业机构明显优化,完成了一个农业县的华丽转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97元,是1978年的1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2元,是2001年的5倍。
党建为魂,助推发展加速度
回顾山丹县70年发展历程,这里取得的每一项成绩、迈出的每一个关键步伐,都源于历届山丹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率领全县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儿、爬过一座又一座坡,交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使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脱贫攻坚进展良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文化旅游强势推进,生态建设稳步巩固,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党建与发展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山丹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提升。全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同时,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员固定活动日”和机关单位“主题党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显著提升。
山丹分外美,党旗别样红。山丹县率先在张掖全市推行基层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山丹特色党建品牌,推出了东乐镇山羊堡村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典型,组织实施的“能人进村班子”工程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十大地方特色工作之一。党的建设为助推山丹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众志成城,脱贫攻坚立新功
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山丹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建设项目和扶贫政策措施,全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坚持高位推动,明确“主攻方向”,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拿出“硬措施”,紧盯“1+17”精准扶贫方案落地,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着力点,下足“绣花功夫”,把贫困程度最深、工作难度最大、发展底子最薄的13个贫困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启了“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扶贫模式。
2014年以来,该县整合投入各类精准扶贫资金13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44亿元,13个贫困村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年均培训贫困劳动力1600多人次、输转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45亿元。全县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273元增加到6577元,年均增速11.4%。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4587户1.4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936户2362人,累计脱贫3634户11494人,贫困发生率从9.29%下降至1.85%。2017年,山丹县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目标。
文旅融合,诗和远方新画卷
70年来,山丹县文化旅游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历尽艰辛、筚路蓝缕,逐步得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积极融入省市文化旅游发展大局,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该县成立了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建设“文化旅游山丹”为目标,持续打响“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四区三线”融合发展区,培育旅游新业态,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丰富节会活动,创建旅游品牌,山丹旅游对外吸引力持续扩大,来山丹的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快速增长。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40.1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23.64亿元。
山丹县大力实施“三馆一站”文化阵地效能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免费开放资金,使全县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质增效。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农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持续举办百姓电视春晚、祁店冬至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灯展、焉支山文化旅游艺术节、彩虹山丹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快乐老乡”“消夏周末”“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有效增强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编排演出的《胡腾舞》《山丹小吃》《四喜娃娃》《山丹穗子拳》等精品文艺节目广受城乡人民群众喜爱,生产研发山丹烙画、剪纸等文创产品两千多件。成功申报山丹穗子拳、刺绣、冬至民俗文化节、山丹谢土、山丹民间故事市级非遗项目5项,培养河西宝卷市级传承人4人,全县文化消费联盟企业达到110家,拉动文化消费1.08亿元。
山丹还率先出台全省第一个县级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山丹县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先后争取文物保护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县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本体险情最严重段落:烽火台、关堡的修缮加固和洪水冲刷最严重的明长城新河段、丰城堡段的防洪工程。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谱新篇
山丹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70年来,山丹县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全力破解干旱缺水的发展瓶颈,努力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该县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方面加大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在稳定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发展高原夏菜7万亩,建成枸杞、红花等特色产业基地1.8万亩,建成现代设施大棚8073座。坚持把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以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为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大力实施百万只肉羊培育工程,不断扩大山丹羊肉地理标志品牌优势,畜牧业产值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979元。实施品牌农业提升战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冻保鲜、储藏流通等产业,以打造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改革创新为目标,培育现代农业的“孵化器”,逐步培育出了高原龙、耀汗子等23个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县累计认证地理标志产品1个、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27个、无公害产品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4%以上。“山丹羊肉”已成功注册全国地理证明商标,“山丹耀汗子”营养黑小米获得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五环冠名授权,祁店村被确定为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合作形成共同利益体,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县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99个,建成家庭农场1471家。
多年来,山丹县坚持不懈推动水利建设,水利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治水取得显著成效,相继建成了白石崖渠道、山丹二水厂等重点水利设施,建成中、小型水库14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89.7%,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生产生活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
以人为本,民生服务有保障
70年来,山丹县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增加群众收入、增强百姓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本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该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山丹县将着力办好惠民实事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涉及保障性住房、最低生活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投入,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累计投入11亿元,开工建设培黎国际职业学院,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1%。义务教育均衡县提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山丹一中建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52.15%。全县教职工人数从1949年的229人增加到了2019年的1958人,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70年披荆斩棘,70年筚路蓝缕。全县医疗服务从缺医少药到现在全县已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2个,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遍布城乡。2003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山丹县被列为第一批新农合试点县。2010年,山丹县率先在全市实行了金穗惠农新农合“一卡通”服务,新农合“一卡通”覆盖率达到100%,参合农民实现了“一站式”就医补偿的目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摆脱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困境。城乡低保、退休职工养老金、乡村教师补贴、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残疾人补助等实现提标扩面,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日新月异,城镇面貌大提升
70年来,山丹县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城镇化工作按照“形象之窗、宜居之城、休闲之地、商贸之所”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加大城乡规划编制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理念,全面推进城乡建设进程,全县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山丹县启动城市新区建设,建成中央商务写字楼、文化旅游创意中心、法院、检察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主体建筑,城区道路、智行广场、生态休闲园、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修编完成《山丹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投资37.1亿元,实施城建项目202项,建设改造道路34公里,敷设管网67.4公里,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县城建成区由10.28平方公里扩展到12.48平方公里,户籍城镇化率提高到47.6%。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率达到98%,供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均保持100%。城市交通、能源、通信、市政设施、住宅建设及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明显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以基础建设、产业培育、风貌打造、环境治理、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呈现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产业培育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等显著特点,为全县乡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全县111个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农户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通信电话入户率达到100%,通宽带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展望未来,山丹县正努力把握历史机遇,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相关新闻
- 2019-09-11奏响绿色发展序曲——来自张掖市山丹县的蹲点见闻
- 2019-08-14山丹县“三大计划”助力创新创业
- 2019-08-14山丹县李桥乡多举措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 2019-08-14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访张掖山丹县委副书记、县长陆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