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看甘肃

甘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19-09-27 09:2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黑臭水体治理,张掖市环城东路饮马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成为一道亮丽景观。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成林

  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马玉福

  (对比前)

  白银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治理对比图(对比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草原牧歌(山丹马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胡双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整洁的居住环境。如今,生活在甘肃的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对于甘肃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初步建成环境风险应急预警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都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甘肃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高位推进,各项工作都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环保迈入发力夯实的新阶段。

  靠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甘肃省委省政府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

  我省立足作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战略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抢占生态制高点,取消对甘南等地经济发展的考核和58个贫困县GDP考核,提高生态保护建设指标的权重,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里成立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方案》,配套31个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落实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有效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

  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我省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绿盾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省里制定出台相关文件,逐项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利用高分辨卫星实现“天地一体”全天候监测,每两天更新一次数据。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序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专项督查反馈的8大类31项问题中,16项已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2019年的2项、2020年的3项和需要持续推进的10项正在加快实施。

  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整改、整治工作一线,推动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2项整改任务中,2017年和2018年度的52项整改任务中已完成整改47项、其余5项正在强化推进,2020年底前应完成的10项问题整改正按计划推进。

  甘肃省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组织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针对“绿盾2018”巡查指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神树水电站生态破坏整治不到位等问题,多次开展现场督查,对问题较多市州下发抄告通知。“绿盾2018”专项行动发现的1845个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1781个,其余的64个正在按要求推进。

  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省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排查整治,798家“散乱污”企业中已完成整治446家,其中关停取缔242家,整合搬迁36家。完成煤电机组36台计1255.5万千瓦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持续推进兰州、庆阳、玉门石化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推动全省新动能培育平台建设及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全面实施燃煤污染整治,已完成11390台51198蒸吨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完成城乡居民取暖小火炉、土炕清洁能源改造34423户,建成优质煤炭集中配送中心102个,二级配送网点2215个。2018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占比由2017年的55.76%下降到54.64%。

  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今年1至7月,全省淘汰老旧车2.37万辆,检验机动车310.65万辆。开展柴油货车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引导长途大宗物资“公转铁”运输,2018年全省铁路货运总量6087万吨,比2017年增加34万吨。目前全省已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持续管控扬尘污染,全省各市州城市施工场地企业数为1744家,落实“六个百分百”企业1697家,合格率为97.3%,全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9%以上。已建成14个市州所在地空气质量微测网,实现县(区)大气监测全覆盖。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针对石羊河、渭河、蒲河、马莲河等河流断面水质超标的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启动实施马莲河、蒲河流域污染现状调查评估,目前超标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指导各市州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排名中,我省由2016年的第20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6名。建立“双河长”和五级河湖长体系,设置河长26138名、湖长1181名,排查整治江河湖泊“四乱”问题3343个,加强河流水量统一调度,保障重点流域生态水量。深入开展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省45个地市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111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已整治完成88个,完成率79.3%。全省积极推进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和乡镇级“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17条已完成整治。

  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良好湖泊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全省1080座加油站已完成双层罐改造或设置防渗池的957座,完成比例达到88.6%。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58亿元已全部下达,倾斜支持马莲河、泾河、渭河等流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我省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完成9043个点位共计9901个土壤样品和1265个小麦样品的监测任务。筛选确定1902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启动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组织各地开展全省疑似污染地块排查。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实施。努力做好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组织开展全省涉重企业全口径排查和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在白银市白银区、金昌市金昌区等8个重点区域实施特别排放标准,努力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认真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截至2018年底,我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86.5%,化肥利用率达到38.4%,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利用率达到38%。持续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截至去年底,全省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各类企业207家,设立乡、村回收网点2201个,各类覆膜作物面积共计2884万亩,回收利用率达到81.13%。

  经过多方努力,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14个市州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1.7%,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PM10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全省68个省考断面中(包括38个国考断面),62个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省考断面达标率为91.2%,水质优良比例为92.6%,国考断面达标率为89.5%,水质优良比例为89.5%,无劣Ⅴ类断面。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金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五大行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研究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和督查考核办法,十大生态产业牵头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专项行动计划,形成了“1+1+10+X”的政策框架体系,着力加快十大产业项目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756.58亿元,同比增长5.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1%。

  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截至5月初,全省清理垃圾堆积点17205处,配备村庄保洁人员111459名、各式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车辆26041辆,全域“三边一部”(公路边、铁路边、河塘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可视范围内垃圾堆积点显著减少。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8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97个;积极推进“万村整洁”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柴草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环境“脏乱差”问题。

  全面启动“厕所革命”,紧密衔接脱贫攻坚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实施“厕所革命”行动。2018年,全省新建改建农村公厕2407座、农村卫生户厕39万座。今年继续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改厕工作,截至5月底,已完成改建户用卫生厕所2.9万座、行政村公厕3983座。

  持续加强畜禽污染防治,2018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2.16%,畜禽养殖粪污利用率达到73%。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深入实施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2018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425万吨,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3%,同时加大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3.5%。持续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81.13%。

  启动省级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生态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开展全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督查,加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开展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专项行动,分区域推动建设省级综合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兰州、甘南、陇南、平凉等4市州依托辖区大型企业已初步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或环境应急救援队;组织开展石油、化工行业环境安全大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专项检查,为实施尾矿库“一库一策”污染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强化生态环境督政督企,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已完成,交办生态环境信访投诉1715件,反馈问题4大类166项,移交问责线索69条,进驻督察期间9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加强。

  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2018年以来全省共立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216件,处罚金额达1.9亿元,其中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15件,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18件,起到了震慑作用。

  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积极争取中央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省市两级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推动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印发《甘肃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评定办法》,积极推进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2018年全省已完成造林468.8万亩,超额完成既定任务30%。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去年疏勒河完成生态输水量2.35亿立方米,黑河正义峡下泄水量14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86亿立方米。

  加大南部秦巴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陇南长江生态林建设和天水南北两山绿色生态长廊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省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治理率为51%,湿地面积稳定在169.39万公顷左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9万平方公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5%。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一枝一叶总关情 甘肃:一枝一叶总关情
  • 经过八次化疗后 小子豪骨髓移植成功! 经过八次化疗后 小子豪骨髓移植成功!
  • 张掖市荣膺 “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称号 张掖市荣膺 “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称号
  • 天水俩小伙李继峰张亚军 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 天水俩小伙李继峰张亚军 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
  • 民族交响音乐会昨夜让兰州沉醉 民族交响音乐会昨夜让兰州沉醉
  • 叶舟《敦煌本纪》 入围“70部经典图书”榜 叶舟《敦煌本纪》 入围“70部经典图书”榜
  • 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二十八日精彩上演 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二十八日精彩上演
  • 国庆畅行兰州局集团公司加开595趟列车 国庆畅行兰州局集团公司加开595趟列车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