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地方行】产业“领跑” “深贫区”甘肃临夏“减贫有道”
新华网兰州9月24日电(宋燕)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作为甘肃省深度贫困区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能否消除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用行动作答。
走进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一个个产业基地、扶贫车间等,在河州大地串联出了一幅冲刺减贫脱贫的生动图景。
从去年开始,52岁的娄玉华不再享受低保户政策,但她并没有为此而想不通:“要过上好日子,还是得靠自己努力。”
娄玉华现在是临夏县百益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的一名花卉管护工,每个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素来喜欢花儿的她,每天和花儿“打交道”,“心情特别好。”
“许多务工村民都有两份收入。”该基地负责人火刚说,基地集中流转了当地2000多亩土地,“除了一年能有十个月的务工收入外,还有土地流转收入。”
他介绍,在临夏县百益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常年务工产业工人达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30%左右,每天的务工收入在70元到130元不等。
百益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位于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自2015年批准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像百益这样的15家龙头企业入驻,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
据了解,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打造园区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吸纳就业、开展培训、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合作经营,实现土地、务工、产业“三收益”。
当下,特色农业已经成为临夏县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之一。在东乡族自治县,扶贫车间则让当地贫困群众有了“铁杆庄稼”。
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的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帽子、服装等。首批就业人员136人已经培训上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人。“吸纳了附近五个村子的劳动力。”该车间负责人郭静说,干得好一点儿的,一个月工资能拿到4000元左右。
依托“粮改饲”,大力发展玉米青贮饲料、养殖等产业,鼓起了广河县农民的“钱袋子”。“实施‘粮改饲’,既壮大了养殖业,增加了收入,又破解了秸秆焚烧、乱堆乱放的问题。”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进福说,经过对比算账,贫困户种植“粮改饲”后,每亩地收入能达到2100元,比单纯种植玉米增收600多元,加上政府奖补资金,每亩地可增收950多元。
“从持续增收入手,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计。”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介绍,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高原夏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百合等特色农业,因势利导发展“五小产业”,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农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开展扶贫大培训大就业行动,临夏州已经形成了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填补、利益链分红、保险全覆盖的持续增收格局。
郭鹤立表示,“临夏州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相关新闻
- 2019-09-22【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临夏:全面小康路上的三个“她故事”
- 2019-09-22【脱贫攻坚地方行】脱贫不离故土 甘肃小山村创“靠山吃山”新模式
- 2019-09-19【脱贫攻坚地方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看三个甘南村庄的生动实践
- 2019-09-19【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碌曲:易地搬迁“解锁”牧民生活“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