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新城”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戈壁新城”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镍花飞舞。
金昌火星1号基地。本版图片由祁小松、李发华、张俊成提供
马拉松赛。
金昌市区。
龙首湖。
永昌藜麦种植基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金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古丝绸之路、祁连山脚下崛起的一座文明新城,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的镍都”“祖国的金娃娃”。
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金昌人的头疼事。同时,金昌地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线长达237公里,沙区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6.03%,是全国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水资源最匮乏的城市之一。
建市以来,金昌市一直把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作为事关永续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持续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将一处处垃圾、乱石、尾矿堆放的裸露荒滩、土堆变成了风景怡人的美丽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按下生态文明建设“快进键”,在城市和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相继实施建设了紫金苑、植物园、玫瑰谷、沙枣胡杨观赏林等50多个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构建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空间布局,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统筹抓好水源涵养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祁连山林地保护与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金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各类营造林7.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8万株,打响了一场林进沙退的绿色生态攻坚战。
“花香树绿、天蓝地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如今,金昌的林地面积已由建市初的56.1万亩增加到25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24.2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5%提高到37.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1平方米提高到21.5平方米。
在播“绿”的同时,金昌市直面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坚守环保底线这条“硬杠杠”,重拳出击治理污染,持续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力度,近3年累计投入23.8亿元用于污染防治,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金昌把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建成镍铜五大硫酸尾气治理等重点环保项目,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2018年空气质量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建成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市污水处理工程升级改造等项目,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一。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实施修复试点等项目,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呈负增长,2015年至2018年,每亩化肥施用量由0.12吨减少到0.09吨,每万亩农药消费量由3.86吨减少到3.54吨。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多年来先后投资50多亿元,实施“碧水蓝天十大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达标工程和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金昌市不仅摘掉了曾经的“黑帽子”,还进入了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赢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个个闪亮的“国字号”金字招牌。
近2年来,金昌市坚持以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总抓手,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45.65亿元,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17.28%;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待到东风劲起时,扬帆破浪启新程。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金昌人激情满怀,更加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继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家园不懈努力。
相关新闻
- 2018-12-15戈壁新城奏强音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金昌
- 2017-03-22【金昌】云兴霞蔚紫金苑,戈壁新城有大美,不信你来看
- 2013-04-23戈壁新城圆绿梦金川 金昌区林业生态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