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新篇 ——白银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原标题:砥砺奋进谱新篇
——白银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9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白银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图为记者现场提问。孟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9月5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白银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白银市委书记苏君,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就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回答,并诚挚邀请各界朋友到白银观光览胜,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央广甘肃记者站记者: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冲刺关键节点,白银这些年在脱贫攻坚上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进展和成效?如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苏君:近年来,全市以敢死拼命的作风和担当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8.7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52%,景泰县、平川区、白银区实现脱贫摘帽。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压紧压实“党政、部门、帮扶”三条线责任,促使全市上下担当起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实施“两园两率两节点”产业脱贫行动,紧盯年中、年底两个时间节点,在贫困村建设脱贫产业园、在非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园,确保贫困户入园率、产业达标率均达到100%,目前全市行政村实现“两园”全覆盖。同时,注重补齐发展短板,全市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累计完成13.2万户、52万人危改任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63个,搬迁入住12万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8处,解决了11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另外,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优秀干部的练兵场,有计划地安排各级干部到脱贫一线接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我们提出的五条要求和总书记最近视察我省时提出的“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会宁、靖远两个县脱贫摘帽、全市整体脱贫的目标,举全市之力坚决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日报记者:白银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请问这些年白银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张旭晨:转型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对接省上十大生态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动工业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中,我们以传统产业改造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传统工业改造项目900多个,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促进有色、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以新兴产业培育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启动生物医药、碳纤维产业、精细化工、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五个专业园区建设工作,促进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实施阴极铜、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工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以绿色制造助推工业转型升级,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工业转型的基础工程,先后实施白银公司铜冶炼烟气治理、银光公司硫酸雾污染治理等项目84个,二氧化硫和硫酸雾等污染得到彻底有效解决。加快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形成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新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甘肃记者站记者:生态问题既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白银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
苏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上一条从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宜居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具体工作可以归纳为“树、治、筑、建、改”五个字。
“树”,就是树立生态优先的鲜明导向。坚决摒弃资源掠夺性开发、环境破坏式开发等落后粗放的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切实做到将生态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筑”,就是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沿黄绿色生态产业带、金沟河等观光绿化带、重点道路生态绿化带,推动形成“两屏三带”生态保障格局。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每年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3.56%,在城市周围形成了生态包围圈。“治”,就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工程,落实燃煤污染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等防治措施,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建”,就是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坚持走循环发展的路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全面推进有色、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发展十大绿色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改”,就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城同创”,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拆违治乱、厕所革命及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华网记者:白银作为资源型城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请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白银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张旭晨: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年增加民生领域投入,2018年达到136.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74%,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出行、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
白银坚持交通先行战略,境内干线公路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43.4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逾1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大力发展现代水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190处,覆盖125.8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9%,建成各类灌溉工程1711处,高扬程提灌占灌溉总面积90%。在安居工程建设方面,我市坚持把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2008年以来,全市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1.69万套。2009年以来,全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2万户,有效解决了近52万农村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打造为民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
相关新闻
- 2019-09-0670年来 白银发生翻天覆地巨变
- 2019-09-06“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白银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 2019-09-06白银至中川机场快速通道即将建成
- 2019-09-05白银市:艰苦奋斗铸就新辉煌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章(图)